
2008年荷兰藏家何迈先生的画廊C-space在草场地开张,没有高调的宣传攻势,不过欧洲人沉稳的做事风格在画廊的展览中尽显无遗,来自比利时、德国、英国、罗马尼亚、荷兰和以色列等世界各国艺术家的高品质作品逐个展出。C-space一方面介绍优秀的欧洲艺术家给中国,另一方面集合西方艺术家和中国当代艺术家,以充满活力的多文化对话的方式介入当代艺术的推广。虽然面对一个新兴市场,有很多无奈,但何迈说,他始终相信供给会刺激需求的规律,并持续向客户提供他认为的最优秀的艺术作品。
《东方艺术•大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近年来新崛起的艺术市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画廊和文化机构的关注,您的画廊也在2008年进入了中国,你如何看待目前中国乃至亚洲艺术市场的状况?
Melle:中国艺术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在中国大陆已经有了一些藏家,但数量仍非常少。一部分现有藏家购买艺术品的目的意在投资,像欧洲和美国藏家那样因为个人兴趣和充实生活的需要而购买艺术品的还不常见,同时,整个市场仍倾向于本土知名艺术家,对本土之外的艺术缺乏相应的认知和了解。
《东方艺术•大家》:中国的消费者目前还不十分具备欣赏和收藏当代艺术的能力,但作为画廊,毕竟不是非营利机构,还是要有销售额和盈利,但针对目前中国市场的发展程度,您似乎做好了前期铺垫的准备,是什么让你如此坚定?
Melle:我坚信供给可以带来需求的经济规律。我们的目标是在看到中国对西方优秀作品的潜在购买力的同时,帮助他们增加对这些作品更多的了解和认知。我不能设想为什么中国收藏家不能像欧美藏家买中国艺术家作品那样,买一件罗马尼亚艺术家的作品。面对许多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我经常这样回答,当我在2001年第一次来中国时,还没有购买中国艺术品的中国藏家,但现在已不胜枚举。所以,这将是未来的趋势。
《东方艺术•大家》:在推广方面,您的画廊计划会做哪些工作?
Melle:在我们开业之初,我们用中英文双语,向所有的中国观众出版了一本展览目录,这个目录在我们画廊和798的东八时区书店都可以看到。同时我们在本地的媒体上作了一些广告,也参加了一些艺术博览会,最近刚刚从art HK回来,在那里,我们遇到了不少有潜力的新藏家。
未来,我们将考虑在画廊做一些演讲,帮助更多人了解我们所代理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东方艺术•大家》: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Melle:让人们了解中国以外的新的发展趋势,让人们抱着愉悦生活的想法购买艺术品,而不是投资的目,这恐怕是目前的困难所在。我想在经济困难的时间点,同时中国本土艺术家的市场价格也正在回落,中国的收藏家会逐渐了解到,最好的收藏是建立在兴趣和知识的基础上的,而不是投资行为
《东方艺术•大家》:当一种艺术品不被藏家所熟知和认可的情况下,画廊如何引导和培养藏家?
Melle:大多数画廊所做的工作仅限于甄选他们认为最有兴趣的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上佳作品,很少画廊能够向藏家详解所推荐作品的重要艺术价值。如果画廊推荐给客户的作品不被认为是有趣的或者是优秀的,画廊会反省自己选择的艺术家是否对路。然而,某位艺术家的作品被公众或者更为广泛的藏家所认识、承认常常是需要花费一段时间的,就像中国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的先锋艺术也仅仅是在近些年才被广泛承认和接受。在当时卖的很好的作品通常都被认定为当下的流行样式,而后就会慢慢消失。在当下的艺术界,你会常常发现大量多彩和流行的艺术作品。我们要时刻清醒地记住,只有艺术史才能最终判定哪些艺术家从长远看来是重要和有价值的。对画廊和藏家来说,挑战在于不要过多地依赖别人做的工作,而是自己去发现、认知并最终坚持下来,这才是最关键的。

《东方艺术•大家》:一直与您合作的藏家,是以怎样的方式关注这种国际间的艺术交流的?
Melle:对我们来说,与中国当代艺术家一起努力工作、获得他们深层次的认可,并与当地文化产生互动和对话是十分重要的。毕竟这些艺术家在这里是广为人知的,并且会吸引许多观众来到我们画廊参观。如果你仅仅在这里推广国外的艺术家是非常困难的。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