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东京画廊在银座成立,它是日本第一座当代艺术的画廊。它曾向日本介绍多位当时西方的先锋艺术家,例如鲁西奥•芳塔纳(Lucio Fontana)以及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当日本的“具体小组”(Gutai)和“物派”(Mono-ha)艺术家还默默无闻时,东京画廊就支持他们创作其作品。
东京画廊从七十年代开始关注韩国当代艺术,并从八十年代后半叶介入中国当代艺术,2002年东京画廊在北京大山子地区建立了BTAP即“北京东京艺术工程”。东京画廊以其悠久的传统和当代的视野致力于推动日本、中国和韩国当代艺术达到国际水准。这次,我们就“海外艺术在中国推广”的话题,特别采访了“北京东京艺术工程”艺术总监田畑幸人。
《东方艺术•大家》:2002年东京画廊在北京大山子地区建立了“北京东京艺术工程”,介绍很好的展览到中国来,如物派展览等等;与贵画廊合作的日本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在人数上大体相当,画廊是出于何种考虑或原因,与很多中国艺术家合作?
田畑幸人:我们画廊现在与中国艺术家没有合约关系,包括中国艺术家的大规模艺术项目在内,但我们有过很多合作。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的签约,主要以日本艺术家为主。
《东方艺术•大家》:东京画廊从七十年代开始关注韩国当代艺术,并从八十年代后期介入中国当代艺术,你如何看待目前中国乃至亚洲艺术市场的状况?
田畑幸人:我强烈的感觉到,亚洲的市场以中国为中心,日、韩近几年也活跃起来。虽然也有问题,但是21世纪必定是亚洲的时代,我对此深信不疑。
《东方艺术•大家》:世界各地的艺术市场都有自己的偏好,就目前来看,中国市场对日、韩作品的接受好于其他地区。东京画廊是如何开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业务的?
田畑幸人:我们画廊的藏家主要以美国、欧洲、日本,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为中心。至今中国内地的藏家微乎其微。
《东方艺术•大家》:在整个海外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相应的短期、长期策略是什么?
田畑幸人:中国本土的藏家购买日本艺术家的作品非常罕见、以后我们也准备积极的像其他地域(台湾、香港、美国、欧洲)一样,向中国的藏家介绍我们画廊的艺术家。
《东方艺术•大家》:当某种艺术品不被藏家熟知和认可的情况下,画廊如何培养藏家?一直与您合作的藏家,是以怎样的方式关注这种国际间的艺术交流的?
田畑幸人:在本国以外,推广艺术家的时候,重要的是尽量提供给无论哪个国家的人,都可以理解的介绍文章和译文,对于这点,弊画廊一直很留心。
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让藏家在不同的场所、时机看到作品。比如:参加艺术博览会、在艺术杂志上投放广告等。
《东方艺术•大家》:在全球经济巨变的过程中,画廊近期在展览、展示和选择艺术家上会做出什么调整?
田畑幸人:当然会出现有人气的艺术家和表现平平的艺术家。人的嗜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至今为止,一帆风顺的艺术家也会突然碰壁。相反的情况也会出现。在任何时候精心的培养没有出头的艺术家是最重要的。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