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转化的中国式画语——赵净油画评论

融合转化的中国式画语——赵净油画评论

融合转化的中国式画语——赵净油画评论

时间:2009-07-02 10:28:54 来源:

评论 >融合转化的中国式画语——赵净油画评论

中国的当代艺术在过去的几年里可谓是“火爆”了一阵子,而在今年,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沉寂”。在这几年里,中国的艺术家们的心态也出现了几经“起落沉浮”的状态,而很少有人能够一直保持冷静沉着之势,在我认识的艺术家当中,赵净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几位艺术家之一。

这几年来,赵净一直窝居在他的画室里不缀耕耘,他在南京选择的画室都是在城市的边隅。一开始在城市的最西边,后来又搬至城市的最南边。他现在的画室座落在南京的新城区奥体中心再往南,那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区,放眼望去,半个小时都可以不见人影,更不要说车影,赵净可能故意这样远离城市的喧嚣,而辛勤耕耘在一个孤寂的小楼里。

今年伊春,赵净参加了中国文化部和意大利罗马市政府合作的中国艺术家的画展。从罗马回来后,赵净的画作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方向,从前赵净的油画主题虽然一直都是江南水乡景致,它们表面看来远古素净、宏沉宽广,但在落尾之处总是留下丝丝甜腻的味道和艺术家刻意留下的“做作”笔迹。但这次却不同,赵净突然意识到大师总是“含而不露”的,好东西应该被巧妙地隐藏且耐人寻味。而后,他回到画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抡起刮刀把画室上所谓诱人的“肌理效果”通通刮去,而又用画笔在上面涂抹了几笔以示破坏,画面婉若脱骨,一种老辣却又不失清新轻松的画面质感直扑面目。

赵净依然画江南的古建筑,苦苦在其中挖掘了太多意境,同时也在坚持探讨一种从主题到手法均为中国式的画语,经过几经锤炼,赵净现在的画作摆脱了过去甜腻的味道,也摆脱了过去“正襟危坐”的构图方式, 而是向一种更轻盈、更娴熟,也更深沉的意境挖掘。

所谓“中国式”,我想在赵净的画作中应该是如此理解:剔除一切浓重的笔触,将它们渲染溶化在画面的各个角落,有点晕染之感,有点写意之情, 却将一种抹不去的中国式古老文化幻化作一片轻盈的画面,使得遥远而沉重的文化印象飘摇在画面中,似有似无,似远似近,虽然模糊却又实实在在……. 这不就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意境吗?

这年来,艺术界都在谈论寻找中国式的艺术语言,在当代艺术界人们展现的最多的似乎是中国式的图像,做得多了过了,反则让人有点肤浅之感,我想真正“中国式”的艺术语言,就该是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中国式的画语”更强调的应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

中国古老的建筑便承载了一种民族的精神,它是赵净油画中艺术语言的承载物,而赵净把它进行了融合与转化,使得它们既是一种实在具象的物体,又成为了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印象。艺术家的努力就是在于用巧妙的图式、精妙的语言在物质与非物质之间进行转化。转化的结果是:让中国的“图式”不再是直接的、浮躁的、肤浅的,而是具有某种精神高度的融合与转化。

文章作者:薛红艳(著名策展人、评论家、艺术学博士)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