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下的故事—版画家赵延年

刀锋下的故事—版画家赵延年

刀锋下的故事—版画家赵延年

时间:2009-01-05 09:45:22 来源:

名家 >刀锋下的故事—版画家赵延年

鲁迅像(版画)赵延年

初次见到赵老师是在他的家里。我们还在门外,已看到一位清瘦的老人迎面向我们走来,和蔼,慈爱。赵老师给人感觉很江南,一股文人书生的味道。令人不免诧异,这清秀儒雅的身体里怎会有如此的激情,能产生有如《抢米》、《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等感情充沛,充满张力和冲击力的版画作品?

  拜读赵老师的版画作品,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是很难能完全理解里面所包含的情感的。因为有人说: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年代,一个物质战胜精神的年代。而那一代人充满理想、充满热情的追求,对我们来说已经很有些陌生。但是他们真挚的情感却依然深深感动着我们。在赵老师的作品里,处处流露出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以及对苦难的愤怒和同情。这份感情绝对是真诚的。在谈话中,我们时常为赵老师的赤子之情所打动。赵老师说:“艺术作品只有和时代脉搏紧紧相连,才有它真正的生命力。而能否相连,关键在于作者是否是以真诚的心态去认真对待社会生活,从中产生真感受、动真感情。一切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最充分地表现出这种动人的情绪,使作品具有艺术魅力。”

  赵老师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对那个时期人民的疾苦和理想有着深刻的体会。

  追溯到1937年8月,上海爆发抗日战争(当时他家和学校都在租界里)。三个月后上海沦陷。看着猖狂狰狞的日本兵,赵延年再也无法安静地在教室里画素描!面临民族存亡生死攸关的时刻,年轻的赵延年毅然参加了抗日活动。1940年他离沪赴内地,1941年起在广东参加工作,从此踏入社会。时年17岁。此后他创作了不少反映抗战时期人民痛苦生活的作品。1944年20岁时创作的《负木者》,入选“抗战八年木刻展”,并被编入《抗战八年木刻选》画册,在作者介绍中被誉为“我国木刻界最年轻的奇才”。

抢米(版画)赵延年

 1946年秋赵老师回到上海。自此在沪参与“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的活动,用木刻作为武器来表现人民的斗争以及所遭受的灾难。如《抢米》、《弃婴》、《想起……了……》、《摊贩的悲哀》等等。赵老师谈到创作《抢米》的情景:那时“国统区”由于通货膨胀,物资极度匮乏。尤其对于赖以维系生命的粮食,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奸商大肆囤货积居,使粮价飞涨暴涨,更是引起人们一片恐慌。那天他经过一家米店,正好看见发生了抢米——几百号人呼叫着、像发了疯一样向关着的米店扑去……这一幕在他心中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象。于是有了1947年创作的《抢米》这一轰动经典的作品。2001年春,一位上海老太太在赵老师的作品展览中看到《抢米》,激动万分地说:是格!是格! 当时就是迭格样子!赵老师的木刻交响曲,会使人在那种特殊氛围的感染下,闪回人生曾经拥有过的激情年代,让人们回想当时的理想和痛苦;也会使善于遗忘和敢于遗忘的,在浮华中浸泡并已经习惯于吐纳浮华的人,虚不受补。感情真挚的东西总是能打动人的。

  赵老师是中国现代木刻艺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以黑白木刻为主,成就非凡,他是我国黑白木刻的一面旗帜,是我国版画界钻研鲁迅作品最为深刻、实践鲁迅木刻教言最为勤奋、获得艺术成就也最为突出的艺术家。1991年,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联合颁发的中国版画界最高荣誉——“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第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向他颁发“文化艺术事业突出贡献奖”;2002年浙江省又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老文艺家金质奖章”。

黑白木刻不藉花哨的外表炫人,质朴有力,最能显出作者的功力。它是木刻版画的特别艺术语言,也是鲁迅所说具有感人最深的“力之美”的特点。赵老师的黑白木刻是独具—格的。他很成功地处理画面的黑白对比关系,因而产生丰富而和谐的节奏,李桦先生说“欣赏他的木刻好像听到一首莫扎特的乐章,感到十分愉快”。

  鲁迅认为,刻木刻要“放刀直干”。赵老师的黑白木刻便是发挥这种放刀直干的精神,因而他十分重视木刻所独具的“刀味”与“木趣”,还有印刷的技巧等。

  赵老师的木刻以风格强悍著称。专家评论,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版画界几乎无人能与其比肩。在他上世纪六十年代成熟期后的作品之中,充分体现了鲁迅倡导的“有力有美”精神。他遵循鲁迅的“创作版画”的原则,“不模仿、不复刻,作者捏刀向木,直刻下去”,“那精神,惟以铁笔刻石章者,仿佛近之”。他的画面呈现的是阳刚之美,豪放之美,但不“流于粗陋”。赵老师追求的正是鲁迅所说的“放刀直干”,但那痛快沉着的刀痕总是准确地依附在坚实的造型上,稍许不妥,便弃之重刻,因而,他的木刻总给人以一种雕塑般的厚重感。

  赵老师在专业教学中,还创造性地在课堂内进行木刻写生训练:面对模特,直接用刀在木版上刻作人物头像、人体等。这样的训练,使学生们对如何观察对象、如何运刀、如何把握整体艺术的表现,有非常直观和明显的教学效果。

  最后,赵老师关照我们年轻人:对生活要学会观察,注意积累。一定要打好坚实的绘画基础功底。当生活中有不同感受时,用自己的创作方式把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