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像时代的绘画与雕塑 成都空港10号开展

数像时代的绘画与雕塑 成都空港10号开展

数像时代的绘画与雕塑 成都空港10号开展

时间:2008-10-16 10:17:18 来源:和讯

展览 >数像时代的绘画与雕塑 成都空港10号开展

        数字化的高科技手段,正在大量制造和生产人类视听。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复制技术,借助互联网、电视网络和卫星通讯、光纤传输,数像作为视听语言已经成为人类越来越重要的交际工具。

  在此影响之下,不仅数像资源大量进入当代艺术,而且带来了艺术意识的改变。创作主体的精英化和主客体二元论不再生效,当代艺术正走向主客共生、人我交互甚至人机交互,基于主体间性和主客间性来寻求自身主体性的创作状态,而在数像资源和价值追求的矛盾中,创作主体与视觉对象之间联系的关键,乃是艺术家对于当下现实、文化和精神问题的反应,以及反应的个别化、观念化的特殊方式,亦即艺术创作的方法。

  正是问题意识改变了艺术创作的主体性,因为我们和对象的关系,有问题的共同性、共生性和共犯性,不可能再是主客体二元分离的。你就在问题之中,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你就是问题的制造者,问题不仅是对象化的,而且是主体化的。问题的主体化即意味着主体的对象化。同时,问题意识也改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方法,使之倾向于观念化。观念化之谓则是感觉与思维沟通的智慧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观念化的创作方法智慧地使问题彰显出来,成为存在过程与生命体验所必须经历的艺术创造。

  因此,数像时代的绘画与雕塑对传统架上艺术而言,不仅有形态跨界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问题意识中所呈现的价值追求,即艺术作为人的内在需要,精神倾向于自我的不断生长、丰富、深化和升华。基于生命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可能性,当代艺术不仅因其作为现象学的形态对象而具有现场亲历的历时性,而且作为心理学的精神对象而具有文化语境的共时性。对于形式的审美和对于问题的批判在这里是互相介入且合二为一的。正是艺术在汲取数像时代文化资源的时候,对操控数象生产的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和知识型构保持警惕,才能在文化一体化的集权倾向中以其异质、异在的另类性,保持个体的自由与独立。

  展览意在以中国当代绘画、雕塑创作的优秀成果,来见证个体意识与自由精神在数像时代实现的可能,同时也考察绘画和雕塑作为传统艺术品种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所发生的变化。

  策展人:王林

  出品人:赵义海

  参展艺术家:

  何多苓、周春芽、罗发辉、何工、郭伟、王承云、刘虹、杨千、朱成、邓乐、谭云、师进滇、廖海瑛、徐光福、唐勇、陈长伟、陈克、冯峰、程翔、刘佳、罗振鸿、张华、王冕、张小涛、刘芯涛、王小松、陈宇飞、江衡、肖克刚、罗敏、屠宏涛、刘可、陈君魏、王凯、张春涛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