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籍画家朱松发作品获邀参加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图)

皖籍画家朱松发作品获邀参加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图)

皖籍画家朱松发作品获邀参加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图)

时间:2008-08-14 10:57:43 来源:安徽商报

资讯 >皖籍画家朱松发作品获邀参加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图)

  8月11日下午,“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拉开了帷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参加了画展的启动仪式,并且参观了这个以“人文奥运”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艺术展览,作为全球被邀请的为数不多的画家之一,我省著名画家朱松发的奥运作品名列其中,成为画展的一大亮点。

  “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是由文化部批准、国际奥委会主办、北京奥组委主持的一项国家级、国际性的艺术展示和交流活动。作为“人文奥运”的重要内容,这次的活动已经被列入“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系列活动”,同时也获得了国家奥委会主席罗格以及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的支持。

  本次活动以“中国,世界”为创作主题,其口号是“艺术,让奥林匹克更美”。今天的画展展示了数百名国内美术家的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交融的成果。“黄山松风图”(248CM× 129CM)是著名画家朱松发作为艺术界的杰出代表,应“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的邀请创作完成的。该展览是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一项国际性的艺术盛会,邀请我国及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希腊等80国的优秀艺术家为“北京奥运”激情创作,以共同谱写一曲展现东西方文明,艺术之美与体育之美相互交融的精彩乐章,也将是“艺术界的奥林匹克”。

  作为当代中国绘画和中国画转型的代表性人物,朱松发和他的作品受到美术界的高度关注。评论家评其作品的特点和气象为:枯笔焦墨与水墨淋漓的碰撞,天然率真与野逸生辣的交融,阳刚之美与大家气派的呈现。被认是新安画派继黄宾虹、赖少其之后,又一次大胆的探索和突破。

  朱松发生于徽州,10岁即随父母迁往怀宁,徽州文化和皖江文化对于他今天鲜明个性画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朱松发和他的作品就开始受到美术界的关注,他的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焦墨山水和梅花,在当今中国画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受到收藏界的热力追捧。

  正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时代背景下的,祖国日渐强大的力量唤醒了艺术家的激情,在创新和思想解放的土壤中,书画家找到了可以突破一切传统约束的力量,和建立个性风格的雄心。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评价说:朱松发的画意韵深沉,恣肆磅礴,风骨厚重,格调奇崛,是当代山水各家中,独具面目自成门户的一位。

  身处世纪之交,面对中华民族崛起的千载机遇,呼唤雄强博大的气度、俊朗挺拔的风骨,卓然独立的精神,应该是当代中国画家们努力追求的艺术风范和重要的高端目标。朱松发用自己的笔墨实现了追求卓越、超越自己的理想,他表达的既是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人文思想,同时又是这个时代的笔墨精神。(邹骏)

  朱松发:以水墨的名义祝福中国

  以下为访谈实录:

  邹骏(以下称邹):先问你一个与书画无关的话题,比如在生活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朱松发(以下称朱):极平常的人。一个痴迷画画的人,一个喜欢旅行的人。

  邹:近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你的画价一直攀升,市场也在经过大动荡之后,渐渐归于理性,这对你来说,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因为你很清楚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越是理性,越会得到认可。谈谈感受?

  朱:当今书画市场,价值和价格不对称,泡沫很多,我的画被人仿造,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地拿到拍卖行去叫卖,实在无奈,仔细一想,古来有之,气也无益,难得糊涂吧。书画市场成熟有个过程,我能做的只有立定精神,不娱世人耳目,创作好的作品留于世。

  邹:看你画大画,有时爬到桌子上,快乐得像个丰收的农民,当你创作一幅满意的作品时,心情是怎样的?

  朱:当然完成一张好画,是非常开心的事,而创作过程是非常认真、严肃的事,尤其对我是这样。近几年我探索焦墨山水画的创作,运用黑与白这颜色中的二极,反差大,似有中国太极的意味,在单纯中求丰富。再以书法中的狂草笔法入画,颇得酣畅意趣。我在作品中力追阳刚大气,此法适我性情,合适为好。当一幅画完成后,如战斗结束,松了口气,接下的便是亢奋之后的疲惫。

  邹:你的梅花有着冷艳的古典的华美。从你的梅花中我看到了书生的意气,你在梅花间把卷长思,阅尽人间事。你寄托什么?

  朱:1992年,我出版梅花作品集,冰心老人为其题名为“国魂颂“。梅花精神,高洁贞固,坚强不屈,国魂也。我独喜梅花,爱其风骨凛然之姿。然画梅,实乃画人,画面表达的是人情、人性,作品背后是人格。在画面构成上,我以传统的笔墨语言,吸收西方绘画的构成因素,再以书法穿插其间,使之具有现代意味和气息。

  邹:你怎样定位你在中国国画界的位置,客观地评价自己?

  朱:从事中国画创作如同登攀,至半山者众,愈高愈险人渐稀,至绝顶者,所剩无几,且高处不胜寒。黄宾虹晚年甚感知音难觅,他曾与友人信中说道:“与众见参差,寂寞久矣,但毁誉可由人,而操守自坚,不入歧途,斯可为画事精神为一曙光也。”当今之世,沉静做学问不易,学问之事贵孤往,功到自然成。至于位置,我想,位置就在自己脚下,目标在远方,自己只是个登攀者,不管他人,超越自己。

  邹:你的画中有永远释放和泼洒不尽的激情,你西北行归来后,关门创作,我曾在你的画室看到你一幅二丈大的山水画,我被逼得喘不过气来,我突然间觉得天地太小,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你怎样理解生命的含义?

  朱:人生总要有酣畅的时候,画大画,积聚的生命能量能极大地释放,如同搏斗。近两年,我画了一批大的作品,去年在北京炎黄艺术馆“水墨雄风”展上我展出了六幅丈二巨幅作品,反响很好。你看到的那幅,也是我生平画的最大的一幅,名字叫“琴台”,最近在大连“中国画名家黄金联展”上展出。这是我五月份西北行归来画的,是西北行养气的结果。此番西北行,我们一行四人,自带车辆,纵横七个省,行程三万里,历时一个月,一波三折,历尽艰辛。在甘肃,汶川大地震把我从梦中惊醒。之后在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前,在浩瀚的大漠中,在苍凉的阳关古道上,在汉长城的落日残照中,我们仍能听到金戈铁马,烽火狼烟的远古呼唤,仍能闻到先人们的血汗气息。孟子云:养吾浩然之气,西北气场大,精神容量也大。归来后,心绪难平,乃思作大画。落笔之前书写狂草以畅气机,视二丈巨纸如面对苍穹,风云入怀,气不可遏,忽然纵笔挥写,当其时是:心手相应、笔墨翻腾、山石浑融,意象、心象皆从指笔间奔涌而出,真乃大有兴会淋漓、不可一世之概,不亦快哉。然我大多数时候是在寂静之处,涵养精神,积蓄能量,充实自己。

  邹:你把书法的草书性情、灵魂的舞动带入山水,又把山水的笔墨情趣融入书法、书画之间,你怎样完成这一笔墨的交融,和书画的通达。一个优秀的画家,书和画必然是精到的,比如黄宾虹,比如林散之,应该说,你做得很好,是什么让你的书和画同时取得进步?

  朱:书画同源,画法皆由书法中来,书法对绘画的重要性是很多画家所没充分认识到的,黄宾虹曾说:不能工书,故画不能极佳也,画以善书为贵。我长期以来作画同时亦重书法,并以书法意趣入画。我作焦墨山水,运全身之力于笔端,举重若轻,实乃得书法之功。

  邹:你今年66岁了,按通常人的生理规律,花甲之后创造力应呈下降趋势,而你却累出成果,作品又获国家政府大奖,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势头之猛,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状态,这个时期是画家最巅峰的时期,是不是在预示着什么?

  朱:我今年66岁,确实是创作的好时期。经验、精力、积累等等皆是最佳状态,法备气至,是自己与自己较劲的大好时机。我现在要做好的是“加法”和“减法”,可做可不做的事用“减法”,减负;非做不可的事用“加法”,尽力做好,做得一般好不行,必须做得非常好。

  邹:你是幸福也是幸运的画家,你出生在徽州黄山,10岁之后到怀宁。你把安徽都纳入怀中,你的家乡在凉亭乡,离邓石如的“龙山凤水间”仅几个田埂,轻轻一跨就跨过去了。徽派文化耸峙中国明清之际,而皖江文化,一个盛产先锋思想的地方,对你有何影响?

  朱:抗战时期,父母逃难到徽州黄山,我出生在黄山紫云峰下,从小烟云供养。之后回到怀宁老家,到长江边的安庆读中学。知道徽州的渐江和安庆的邓石如是从事艺术之后的事。新安画派以渐江为首的一批崇尚气节的画家,在明清画坛上独领风骚,他们以格高、品洁著称于世,我浸淫其中,受其影响。著名理论家陈履生先生在研讨会上一语道破:朱松发受新安画派程邃的影响,但更怪、更奇。皖江文化是水的文化,同时皖江又是诞生先锋思想的地方。邓石如一个终生布衣之士,他以石自比,以顽石自况,是中国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他打破千年篆书窘境,为碑学树立了楷范,他的计白当黑之论,不仅对书法,对绘画影响也很大。当然,我受他们的影响主要是指精神上的,我“师其意,不袭其貌”。

  邹:你童年幸福吗?小时梦想是什么?

  朱:记忆中的童年是美好的,家住黄山紫云峰下,房前是桃花溪,春来遍是桃花水,屋后是百丈泉,日夜不息的轰鸣声,在人间,非人间。十岁时回怀宁,从凉亭乡大圹边的阡陌小路,经大龙山,过集贤关到长江边的鸭儿塘安庆五中读书,同学少年,有苦无忧。童年生活在梦境,而梦境的美妙是设想不出来的。

  邹:看到你一张照片,你站在父亲修建的白龙桥上,你的不少画面,都有白龙桥。你父亲对你的影响如何?

  朱:父亲是石匠,手艺高,母亲是极贤良的农妇。父亲温和而严峻,话不多。小时,我很怕他,但他从不责备我,他总是相信我自己的选择。我忘不了他注视我的那种深情的目光,黄山的桥、路、摩崖石刻都留下了他的痕迹。我不停地去黄山,似乎是去寻找他,“白龙桥”是他亲手建的,是黄山旅游景点,也是我们父子经常相会的地方。我骨子里有他给我的石匠那种跟石头打交道的敢碰硬的性格,类似绘画中的“金石味”。

  邹:你怎样看笔墨对于你作品的含义?在你的作品中,我看到你是在笔墨上舞动,有着恍然隔世的妩媚,而你的山水却又如此温柔,令人向往之至。有时候笔墨退居次要地位,只剩下眺望的冲动,内心向着梦乡的意境飘去,你很多作品都流淌着思乡的愁绪,你的故乡在哪里?

  朱:人都是有乡愁的,一辈子都会有。故乡在哪里,古人有心安是归处之说,然人的心总是不安的。譬如此次西北行至敦煌后,非要去寻找阳关、玉门关,一看其实就是两个土堆,然而,见不到它,就是个心事。我想这个河西走廊的荒漠孤关,不因岁月的流逝和风沙的侵袭而隐去,它的名字因王维、王之焕二个大文人而不朽,这就是文化的魅力,这就是民族精神。他感染着一代一代人。所谓寻找,就是寻找情感的寄托。一个人的情感有所寄托之后,内心可以沉静从容,又能汹涌澎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邹:你的眼睛里总是有着另外世界的东西,你在看什么?你冷峻的目光背后埋藏着什么?

  朱:画家看世界不仅要用眼看,更要用心悟,心目一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邹:然。我一直这么认为,你是中国国画界不可多得的一位人物。如果这个时代有诞生大师可能的话,无论你的生活轨迹,还是你超越的状态,我认为你是离大师这个称谓最近的那个人之一。你认为呢?

  朱:5年前一位名人给我写了一篇很动情的文章,在电话里念给我听,题目就是:“奔跑的大师”,我说,不用这个题目。记不清谁说过:认识自己、重视自己、发挥自己,成功者就是将自己本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有道理。

  邹:你始终没有让自己停歇下来?如果歇下来,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朱:千言和万语不如喝茶去……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