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实验”——当代新抽象展》
作为“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都K·画廊的首次当代艺术展,标志着四川的文化精神没有被天灾击倒,艺术活动仍然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延续。这里的人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他们用自己的顽强毅力和不懈努力,重建家园,重建美好希望。
原计划在5月17号开幕的《“另一种实验”——当代新抽象展》,受地震影响,延迟到本月6号开展。与前几次展览不同的是,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都来自同一个地方——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文化的重镇,上海总会给人出人意料的惊喜。来自上海的12位艺术家,带着他们多彩的作品,与成都当代艺术家的交流互动,必将促进两地艺术新的进步。
本次展览有六大亮点:
这是一次有关抽象艺术的盛会
由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出展并担任艺术总监;
由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出展并担任艺术总监;
这是“5.12”震后的首次当代艺术家的群展亮相成都艺术圈;
将邀请多个国家驻成都领事到现场参观;
有16家网络和平面媒体共同支持;
原定参展艺术家申凡把唯一一件参展作品捐赠给了四川灾区人民,所以本次展览没有他的作品,但在人们的心中,早已有属于他的展位。
艺术总监:李 磊
策 展 人:杨 凯
学术主持:吴晨荣
特邀批评:陈 默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申 凡、曲丰国、李 磊、吴晨荣、吴林田、周长江、陆云华、陈 墙、柯罗夫、胡伟达、黄渊青、潘 微
展览主办:四川成都K画廊
展览协办:99艺术网
展览地点:四川成都芳沁街87号附3-4号 ( K画廊 )
展览时间:2008年7月6日——26日
媒体支持:
艺术中国 艺术在线东方视觉 天禄琳琅 卓克艺术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四川美术网
精拍艺术网 浙江艺术网 798艺术网 深圳艺术网 艺术研究网 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涂鸦街》 艺术新闻网艺术路上 艺术个案 ARTBOAT 中国宋庄网 雅昌艺术网
世界艺术品网 四川艺术网 中国当代艺术门户 艺优网 艺术研究 中国艺购网
中国艺志 雕塑中国 华夏书画网 中华文物网 中国美术服务 西部珍藏 今日艺术网
中国当代艺术网 大艺术 当代美术家 艺术当代 《HI艺术》 成都商报 《美术星空》
展览序言
李 磊
汇聚于上海的抽象画家一直保持着安静沉默和相对独立,但同时也不间断地迸发出一种安宁的创造力。对应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写实,抽象艺术之所以在上海特别凝聚和发展,与上海的思维方式、生活气息相关。尹吉男曾经说上海在当代美术范围,一直没有“自我命名”的文化习惯,但是中国当代艺术运动中的“上海身份”,终于以“抽象艺术”作为标识得到认定。“‘自我命名’已经开始,以‘2004上海抽象艺术大展’为标志。”(尹吉男)由于上海早期开埠时代的历史原因,国际性都市文化、学术文化与个性文化在上海这个城市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上海抽象画家从一开始就具有或者追求国际性视野,上海抽象画也从一开始就面对国际。同时,北方,南方以及海派学术精神在上海交融并蓄,因此,上海作为商业型、开放型、交流型城市,中国的抽象艺术在此地得到蓬勃发展是非常自然的。
中国的抽象艺术存在于上海具有两个优越背景:一是上海开放的社会形态和心态以及与国际交流的相对便利,构成了上海之所以拥有中国最集中的抽象艺术创作人才和较多的抽象艺术活动的先天条件;二是上海抽象艺术家都有意识地探索抽象艺术的东方精神和独特的艺术语言。上海的艺术家都比较独立、相对宽容,彼此尊重各自的研究和探索,上海的艺术家也不聚团,所以在学术上没什么流派和团体。人们更愿意以探索、交流方式讨论问题,而不是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表现生活,诚如格哈德·李西特所言:“抽象画是虚构的模型,但它阐明一种真实,一种我们无法看见、不能描述但可以被推断的真实。”上海抽象艺术家的智慧,即在于以自己的艺术方式,创造更多的艺术可能性去接近这种真实。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的抽象艺术并非仅属于上海,而是汇聚了来自全国热衷于抽象艺术的艺术家;上海的抽象也并非西方意义的抽象,而是中国意义上的。所谓“抽象”,只是一个表象,“上海抽象”是从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问题切入后,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形而上的体现。所以此坐标勾连于历史,立足于当下,具有中华文化的根基和底蕴。虽然西方艺术史家指出:“这是一个科学和机器的时代,而抽象艺术正是这个时代的艺术表达。”但中国抽象艺术家的抒情抽象和抽象表现并不是以科学理性为宗旨的西方抽象主义。理性主义和抽象思维对于西方来说是一种先天的禀赋,虽然中国文化具有天然的抽象审美,但是发源于西方的抽象艺术对于中国人而言总是后天而来。在上海抽象绘画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山水画式的画面结构,还能体会到与中国传统绘画和老庄思想息息相通的情感、气韵和意境,在纯粹抽象的视觉形象中表现着与西方经典的抽象艺术迥然不同的中国韵味和气质。
抽象艺术的中国境界是由中国的文化传统所决定的,西方抽象绘画语言结合中国文化精神形成的意象创造,应该是存在于上海的当代新抽象的独一坐标点。
2008年4月12日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