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劳动者的礼赞——读杨涪林的工笔人物画

劳动与劳动者的礼赞——读杨涪林的工笔人物画

劳动与劳动者的礼赞——读杨涪林的工笔人物画

时间:2008-07-04 09:22:18 来源:艺术家供稿

名家 >劳动与劳动者的礼赞——读杨涪林的工笔人物画

    作者:林木

    在今天,中国美术界大谈“现代性”、“当代性”、“转型”,且又往往把这些概念和美国纽约之当代艺术莫名其妙地混淆,且又时髦得很的时候,你去关注杨涪林的画,你会觉得此公太不合时宜。

    在杨涪林的艺术观念中,他仍然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坚持生活的中心是人,是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他也还在坚持艺术的写实性,甚至说出了“与其去模仿某画风,还真不如去模仿自然:与其去杜撰生活,还真不如去照搬生活”此类极不时尚的话来。说实话,此类观念不但很不时尚,还有落伍、保守的嫌疑。然而,古贤不是说过,“与其师诸人,不如师诸物”(范宽)么?从这个角度说,杨涪林要坚持的其实是一种具常识性的真理。在当今美术界中人经常追逐违反常识的谬误观念而时常忘掉具真理性质的常识时,杨涪林的坚持常识的顽强是可贵的。

    读杨涪林的画,你就知道他何以要坚持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杨涪林长于工笔人物画,这是一种中国画中写实性较强的画科,要求画家有较强的写实功底,有组织复杂画面的结构能力。比之逸笔草草墨戏之作的写意小品“文人画’,此种工笔人物画可谓费力难讨好。但杨涪林喜欢画这种源自自己真切的生活体验的作品。

    杨涪林的作品分两类,一类是农村妇女题材,一类是有较强社会意义的题材。

    杨涪林曾经当过多年知青,熟悉农村生活,他感佩于农村妇女的勤劳、艰辛,感佩于劳动中那种健康与青春活力。他喜欢表现她们的劳动、生活,尤其是哪些艰辛沉重的劳动场面,引起杨涪林对农村妇女的特别的感情。这与一般的女性题材偏重优美、雅致的时尚大相迳庭。如肩负重荷的女性形象(《收获》、《浸凼》、《高秋》)。挑水妇女的《一溪春水》、《夕照》,田间劳作的妇女(如{播绿云间》),背着孩子撑船、纳鞋垫的妇女(《宁河之晨》、《将至中秋》)等。与此相应,杨涪林笔下的农村妇女形象也大多被强化为强健、硕壮的劳动者形象。甚至,为了强化这种感受,这位写实主义的画家还特别夸张了劳动妇女们铁塔一般的身躯,粗壮的手臂,厚实的躯干,肥硕的臀部,坚实的双腿……这与其是对女性肉体的性感俗套的描绘,不如说是对人类劳动的崇高的礼赞。这种情感色彩,在今天的画界已不多见了。或许,这种浪漫的夸张手法,又已超越“模仿自然”,“照搬生活”  的“自然主义”的“写实”。尽管杨涪林的主题大多为艰辛的山区劳动场面,其笔下的妇女形象也大多粗壮坚实,全无半点仕女淑嫒们的优雅纤弱。然在画家笔下的这些劳动中的山民村姑,却仍然以硕健的人体之美,“播绿云间”的劳动之美,劳动中的人物与晨曦初露、丰收场景、硕果累累等自然场景的融和,唤起中国古典审美的天人相和之美。杨涪林还以较大的场面复杂的构图去赞美农村的劳动生活。在《依依家园》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劳动场面被有条不紊地组织进复杂的结构中,耕作、汲水、挑柴、负重,一一被精心结构成既真实又超越,既现实又理想的艺术的场景之中。同样的,在《五月叙事》中,普通的采摘收获的劳动场景,因孩子们的介入而带上了欢乐的色彩。加之虚拟化的符号意味的花朵、树枝、果实及梦幻意味的云朵的掺入,使温馨五月的劳动场景更罩上梦幻的温馨。杨涪林笔下的劳动并非总是艰辛,它带上了温馨、浪漫、热情与神圣。这使得杨涪林写实主义的工笔人物画艺术,也因此而超越了写实的真实,进入了理想的艺术境界。

    杨涪林对劳动的礼赞还表现在他对当代重大题材的关注上。在三峡水电站的建设上,这位人物画家也显示了相当的热情。他数进三峡,直接面对三峡电站的建设者,创作了巨幅作品《建设者---三峡大坝巡礼》。在这幅画上,三峡的男女建设者们,设计者、工程师、技术人员与工人们,在各种现代机械的簇拥之中,构成现代工程建设者的群象图。或许因为这幅巨幅作品尺幅太大,故以兼工带写的水墨方式完成。画面人群组合或疏或密,或高或低,或实或虚,错落有致。人物形象亦能或热情,或睿智,或严峻,或开朗,构成由组织者、设计者、施工者等构成的三峡建设者大型群象图。如果说,对农村劳动妇女的讴歌构成了杨涪林中国人物画的基本面貌的画,那么,这幅《建设者---三峡大坝巡礼》中众多的现代工业建设者们的群象,则是这位劳动的讴歌者对当代劳动者的最热烈最崇高的礼赞。

    杨涪林的人物画来自生活,来自亲身真诚的体验。杨涪林深入生活决非走马观花,他主要依靠速写去收集素材。因此,杨涪林具有相当可观的造型能力。这种能力,使杨涪林不仅能轻松愉快地胜任工笔、水墨人物的独幅画的创作,他也能胜任具众多构图与多角度多造型的复杂的连环画创作。而长期连环画的创作,又反过来支持他的工笔人物,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使他可以较为容易地在具复杂构图和复杂造型的大型主题性人物画创作中一展身手。而此种表现能力和技艺水平(美术家本以此去区别于非美术家),在今天迷信“观念”,崇尚“形式’,以致“行为”、“装置”  时髦异常的中国美术界,乃至美术院校画家中正在严重退化。这反而使杨涪林的艺术更能突现自己的品格。

    如果说,在那曾经政治挂帅的漫长的岁月中,劳动的题材也带上了过多的政治性质的话,那么,在今天,对劳动的表现则可以有另一种意味。对于作为人类生存与生活方式基础的劳动的表现,亦如对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另一方式爱情的表现一样,无疑具有某种无限与永恒的性质。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劳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性特征,而人类本身也是在劳动中得以进化生成。如果说,对爱情的传达,艺术家的热情容易偏向一种自发的本能的性质的话,那么,对劳动的表现,这种甚至比之爱情更具人类生存的本质性与基础性的主题,则需要更多的哲理与观念的思考。这或许是劳动主题在今日式微的主要原因。但作为人类生活如此特殊重要的一个领域,却受到当今中国艺术界整体性的忽视,这实在是一大遗憾。作为艺术家的杨涪林凭着自己的人生体验,凭着自己对劳动民众的感情,凭着“反映当代生活,揭示时代本质”的坚定信念,至今仍执着于这块宝贵的重要领地。杨涪林人物画创作的价值,无疑也就在其中了。

艺术家的价值就在于坚持:坚持自己的体验,坚持自己的个性,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自己的创造。在潮流汹汹艺术多元的今天,这种坚持更具特殊重要的意义。杨涪林对自己写实性的主题人物画的坚持,对自己劳动主题领地的坚持,无疑是其走向成功的坚实保证。

    2003.8.11于成都濯锦江畔望江楼侧绿阳之村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