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雕塑系:留住时代 雕塑中国

中央美院雕塑系:留住时代 雕塑中国

中央美院雕塑系:留住时代 雕塑中国

时间:2008-05-27 11:04:06 来源:文化报

评论 >中央美院雕塑系:留住时代 雕塑中国

    走进北京丰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以中国传统碑林形式布阵的38尊巨大柱形铸铜雕塑,不禁让参观者内心震动。近千个慷慨激昂的人物形象,以排山倒海之气势,再现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惨烈悲壮的历史场面。这一震撼人心的雕塑群,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是上个世纪20年代创立的国立北平艺专雕科和塑科。她拥有雄厚的师资以及蜚声海内外的影响力,先后有刘开渠、王临乙、王合内、滑田友、曾竹韶、王朝闻、傅天仇、于津源、刘小岑、司徒杰、钱绍武、王克庆、董祖诒、曹春生、司徒兆光等在系执教,培养出叶毓山、田金铎、刘政德、陈启南、刘士铭、程允贤、沈文强、张德蒂、白澜生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雕塑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全国各地教学与创作的骨干力量。

    国立北平艺专时期的雕塑科,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受关注程度远不如中国画科等其他专业,是典型的冷门专业。那时的人们还没有“雕塑家”的概念。翻开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画家、书法家的名字比比皆是,但是我们从中很难找到雕塑家的名字,因为自古雕塑多出自地位极为低下的工匠之手。1935年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成归国的王临乙,将法国雕塑体系带进国立北平艺专。特别是到1946年徐悲鸿重新担任国立北平艺专的校长后,雕塑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加受到重视。1947年他特命时任教务主任的吴作人前往法国,邀请留法的滑田友回国任教。大量优秀教师的引进,使得雕塑科逐渐改变了困境,为日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为中央美院雕塑系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雕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雕塑艺术要发展,培养合格的雕塑人才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后,雕塑系从1949年招收的近百名进预科班学习素描创作的学生中选出了26人,编成甲班和乙班进行教学。1953年,雕塑系又开办了两年的研究生班,培养更加专业的雕塑人才。同时,雕塑系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思路:一方面派遣钱绍武、董祖诒、王克庆、曹春生、司徒兆光等人去苏联留学;另一方面请苏联雕塑家来美院授课,如1956年曾聘请苏联著名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开办了雕塑研究班。

    这一时期,雕塑系除了要满足国家对雕塑人才的需求,还要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和适合国情的雕塑教学体系。这一时期留法归来的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曾竹韶等以法国雕塑系统为基础,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现实主义雕塑教学系统;留苏归来的钱绍武、董祖诒、曹春生、司徒兆光等,借鉴苏联雕塑系统,对其加以补充,使之更加严谨,更加具有社会主义特色。不管是法国雕塑体系,还是苏联雕塑体系,都属于欧洲雕塑体系,都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研究和反映。这两种雕塑体系的融合,使得雕塑系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雕塑流派,并以其现实性和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有着优秀的雕塑传统,如何在充分借鉴吸收欧洲雕塑特点的同时,有力推动雕塑的民族化,也是这一阶段雕塑系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雕塑系师生一方面四处考察中国传统雕塑,对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整理、研究和介绍,充分学习传统雕塑的技法,在传统雕塑中寻找新中国雕塑的民族化发展道路;另一方面积极向民间雕塑艺人学习,如天津的“泥人张”,从中去感受中国传统民间雕塑的特定技法、方式和语言特点。

    从70年代末恢复招生到中央美院迁出王府井是雕塑系第二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雕塑系的主要工作是恢复因十年动乱而遭受严重破坏的正常教学系统。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外现代主义雕塑观念被引进来,国内的社会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局面。在这种新形势下,雕塑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他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对教学体制进行调整,逐步吸收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优点和国际当代艺术的新观点、新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001年中央美院迁入望京新校园,雕塑系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教学楼,完善的配套设施,为雕塑系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师资方面,老中青相结合,建立了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教学上,在保持原有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初步建立现代材料教学系统。

    新世纪的雕塑系,根据实际需要,在教学体系方面再次调整,形成了专业基础教学、导师工作室教学与技法材料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八女投江》等中央美术学院雕塑教师和毕业生所创作的大批优秀作品,在社会上产生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充分展现了这个群体在新时期的学术实力。

    当代,雕塑系始终坚持“兼容并蓄、多元发展”,组织并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建立健全了交流机制,积极引进新的雕塑教学观念,真正形成了一个可以面向社会、面向当代、面向国际的当代雕塑体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雕塑艺术人才。

    回首雕塑系80多年的风雨历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展示给世人的是她辉煌的成就。今天的她立足本土、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必将谱写中国雕塑的灿烂明天。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