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君悦酒店与万丽海景酒店的海景房这几天一直客满,来自全世界热衷于中国艺术品的人们基本上每年都要在此互相点头致意,这已经成为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固定风景。今年,尽管全球资本市场遭遇次贷寒流,可这一风景依然如旧。
无论是哪一季大拍,香港苏富比的日程总是在所有内地拍卖公司之前,其间收藏家和艺术经营者们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相遇,现场的气氛和成交情况都被看作体现这一季大拍中国艺术品市场导向的重要指标。
中国当代走出“遇冷”之说
在已经进行的各个门类艺术品拍卖中,受到最多关注的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了。次贷危机的影响以及所谓的中国当代艺术泡沫论断,都难以抵挡香港苏富比拍卖现场藏家门的激情。一位资深的收藏家用“稳定”与“活跃”来评价这次拍卖的同时,也坦言纽约中国当代艺术拍卖“遇冷”的阴影已经完全被打消了。香港苏富比当代中国艺术部主管林家如在拍卖结束后略显兴奋,她用合理与理性来概述这次的拍卖。
此次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总成交额高达4.3亿港元,与上次相比有大幅度提高,但这是建立在上拍艺术品数量增加了几十件的基础上的,就单件和单个艺术家作品成交来看,变化并不大。对于这一点林家如表示认可,她说:“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大家总是在跟上一场对比,有一种强烈的心理预期。但事实上,如果每一场都以两三倍的速度增长,反而是不理智、不正常的。”
在交谈中,无论是拍卖公司的专家还是收藏家都有感而发。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已经稳步走到了“两极分化”的时代,优秀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作品受到异常激烈的争夺。只要是“四大金刚”的作品花多少钱都要买的时代已经远去,一般的作品只能卖到一般的价格,即便是张晓刚的作品,这次也有一件因为定价太高而黯然流拍。同时,以俸正杰、潘德海等为代表的一些经过一定阶段市场积累所谓的“二线”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却在稳步提升中。
“当代中国艺术重要珍藏·仕丹莱收藏”虽然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个专场拍卖,却被看作是依照艺术史的体系,最为系统和全面的首场专场拍卖。经过前任藏家长时间的整理与研究,自然受到藏家的追捧。而其中的装置和多媒体艺术的被接受程度超出所有人的预期。世纪翰墨负责人林松说:“现场也有不少中国内陆的收藏家参与竞拍。”
“来自印尼、新加坡和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等地区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们竞拍积极,他们和来自欧美的重要藏家一起,共同推动了这一次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成功,”艺术品市场专家赵旭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乐观,前景究竟如何还要等待香港佳士得和北京保利两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拍卖。”
书画市场行情“坚固”
在第一天举行的中国书画拍卖再次证明了苏富比在这个板块的实力。或许在拍卖数量和重量级精品的征集拍卖方面,中心依然在内地,但香港苏富比依托国际公司的优势,推出的来自欧洲等的中国近现代书画,给藏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不能称之为精品力作,却能给藏家感受文人雅趣的良机。
傅抱石的重要作品平均以超过估价两倍以上的价格成交,李可染的代表作《山水清音》也拍出了600多万港元的高价。除了征集之外,香港苏富比拥有专业和理性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家队伍,虽然拍卖现场不能用热闹来形容,但总体行情相当“坚固”,只有少数作品流拍。
无论是中国近现代书画还是当代艺术板块,内地收藏家人数的增多与举牌的频繁都把在场的所有人征服。比较有意思的是,苏富比公司此次将现代与东南亚艺术的拍卖从新加坡转移到了香港,该部门主管莫锦川在“搬家”后首战告捷欣喜的同时,也注意到很多内地藏家参与竞拍东南亚艺术并取得成功,“下一季大拍,我们的东南亚艺术一定去内地,去北京预展。”他说。
多听听苏富比春拍的“槌外之音”
多听听苏富比春拍的“槌外之音”
多听听苏富比春拍的“槌外之音”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