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组画寻根中华

“嫦娥一号”组画寻根中华

“嫦娥一号”组画寻根中华

时间:2008-03-28 09:09:45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拍卖 >“嫦娥一号”组画寻根中华

  国际著名画家、印尼华裔马永强创作的,反映我国太平盛世科技进步的史诗绘画精品“嫦娥一号”组画《海外侨胞心向祖国——月球物语系列》将于4月28至29日在北京京广中心预展,30日在该中心由中经拍卖有限公司进行拍卖。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政府宣布“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发射成功。72岁高龄的旅印尼华裔画家马永强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一个星期,激情创作了“嫦娥一号”组画《海外侨胞心向祖国——月球物语系列》6幅作品,准备捐赠给国务院侨办、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 航天科技集团等6个部门,以表达他以艺术回应科学的强国之梦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11月19日,马永强在印度尼西亚将 “嫦娥一号”组画共6幅画通过一家快递公司递往中国北京,但却被快递公司延误了整整10天。后来,“嫦娥一号”组画之一捐赠国务院侨办、之二捐赠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之三捐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计划基本执行。但是,组画之四、之五、之六3幅作品的交接仪式最终因为延误而被迫取消。
  为了把快递使命不达造成的损失转化成帮助西部儿童健康成长的绿色通道,马永强决定将“嫦娥一号”组画《海外侨胞心向祖国——月球物语系列》之四、之五、之六共3幅作品,交由国内拍卖公司进行拍卖,所得款项用于在中国西部地区建立希望小学。
  “嫦娥一号”组画属彩墨纸本,之四长97厘米、宽80厘米;之五长95厘米、宽88厘米;之六96厘米、宽88厘米,可谓中西合璧的艺术珍品。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刘曦林说,“嫦娥一号”组画将西方印象派与抽象派在色彩与构图方面的长处,融入到传统中国画中,既有中国画色彩斑斓的丰富内涵和文化氛围的浸沐,又有西洋画艺术光与色的交相辉映,泼墨泼彩,温暖明快,气势磅礴,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马永强的爱国情怀与高尚情操,以及对艺术的执着精神、对自然的热爱、对中国绘画的酷爱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动力。他借助气功内力行笔豪迈,运墨若龙,塑造了一个个奇幻多变、令人神往的彩墨世界。从构图与意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寻根中华笔墨,行中国“五色”、“五行”观念,对洪蒙太荒、宇宙造化、阴阳太极之运动与相生的哲学思考,对古典画论和中国画的美学思考,使其构思立意丰富美丽,让人可以借画家营造的美景,去想象嫦娥奔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远意境。
  据马永强中国区艺术经纪人唐冬梅透露,“嫦娥一号”组画之所以选择北京中经拍卖公司进行拍卖,是因为该公司一贯坚持诚信原则和特色,不断将艺术珍品推上拍场,深受广大藏家的信赖,并曾经创造过单次拍卖6个多亿的良好业绩,成交价和成交率持续飙升,在业界受到好评。
  马永强先生193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东爪畦玛郎市,祖籍为福建省福清市,是享有“印尼绘画史上重要里程碑”、“印中两国文化大使”、“开辟了中国绘画国际地位新面貌”、“继赵无极、朱德群、张大千之后又一艺术高峰”等美誉的国际著名画家,是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人民网书画名人。先后在中国、印尼、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17次画展。
  马永强的作品不仅走红国内外市场,而且还被世界数十个国家博物馆和15个国家政要、8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老总收藏,市场行情一直呈飙升态势。此次拍卖的“嫦娥一号”组画共6幅作品中的之四、五、六3幅作品,以其特殊的历史事件,特殊的创作经历,以及不可再生的艺术价值,具有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中经拍卖公司的祝业生总裁表示,“嫦娥一号”组画之四、之五和之六3幅精品流入民间收藏家手中,属于罕见意外。也正因为此,预计买家基本以收藏家或收藏机构为主,而不是以短期投资为目的。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