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公共文化服务”馆长论坛观点摘编

“博物馆与公共文化服务”馆长论坛观点摘编

“博物馆与公共文化服务”馆长论坛观点摘编

时间:2007-12-21 00:00:00 来源:河南博物馆

资讯 >“博物馆与公共文化服务”馆长论坛观点摘编

博物馆是传承华夏文化精髓的主要载体,其丰富的文物资源不仅是我们这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物证,更是我们这个民族满怀自信地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2006年,中央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立和完善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文博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任务。为此,河南博物院借建院80周年庆典之际,特邀本省及全国数十家博物馆馆长,举办“博物馆与公共文化服务”馆长论坛,交流实践经验,分享文化成果,共同探索新形势下的新思路,寻求建立和完善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体系,力争为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主持了论坛开幕式,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到会致辞。与会代表关于博物馆公共服务的研讨发言,对博物馆工作具有深远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永: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实现博物馆公益性的社会价值相辅相成   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入,经济飞速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保障,决定了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完善社会职能、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准等领域的发展方向。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实现文化遗存公益性价值的重任,只有通过深化思想认识,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事业。   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既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整个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在积累、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落实公民文化权力和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促进国际多样化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74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11届国际博协会员大会上通过的博物馆定义:“(博物馆是)非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陈列有关人类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物证。”   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1、博物馆为了实现其公益性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应尽可能地运用文物、场馆、设施、技术等所有自身掌控的公共资源,为大众提供优异的展览。展览及相关产品、服务的收益,应当用于博物馆为更好地服务大众而进行的公益性建设,为参观者创造安全、便利、优雅的观赏空间。   2、博物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和服务理念,从观众的需求出发开展工作。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无差别对待”,博物馆应尽可能地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计划、实施展览和服务,将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解读困难降到最低,使展品的历史和审美的价值得到恰如其分的展现,完成文明传承与交流的使命。   3、博物馆应完善社会服务职能 提供多元化文化产品。   ①社教服务:活动包括讲座、室内教程、户外活动等各种观众参与的互动性活动,能在展览外最大可能地实现博物馆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并在培养观众兴趣的同时吸引人们成为博物馆的长期支持者;   ②信息服务:含网站资讯、资料查询等向大众的公益性资料使用免费提供的服务所有信息服务都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博物馆公共财富实现公益责任的必要途径;   ③专业服务:提供展览设计、文物修复、文物复制、文物摄影等功能性服务;   ④场馆服务:博物馆的场馆、设施可以向外单位和个人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无偿或有偿的服务。如诗歌朗诵、名人讲演、继续教育、签名售书、品尝食品、社交招待、戏剧表演、室内音乐会等文化和商业活动的场地。并积极推动博物馆向文化平台和社区活动中心迈进。   4、整合社会资源,服务公益事业。   博物馆可以依托自身在馆藏、学术、技术、服务以及声誉等方面的公共资源,联合社会上企业、媒体、民间组织和个人的力量,举办类型丰富的文化活动,打造多元的公共文化产品,激活文化事业潜在的创造力,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世界文明的交流,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实现博物馆公益性的社会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博物馆掌握的公共资源,是否在为大众服务的过程中最大限地发挥了效能,是衡量博物馆成绩的重要标准。博物馆应深挖潜力,整合资源,以公益性为终极目的,为社会贡献更多优质、鲜活、多元化的展览和服务。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