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中国当代书画》专场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中国当代书画》专场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中国当代书画》专场
2007年秋季《中国当代书画》专场上拍作品150多件,编排和展示按传统中国画题材的分类方式,划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以及书法四部分。这样的编排方式,目的是为了让藏家对整场拍品结构一目了然,比照藏家自己的收藏系列,可更为明确的选择不同题材中不同的手法、不同价位的作品。我们对每个单元的作品进行针对性征集时,尽可能从作品题材、创作风格、制作手法、市场接受程度等方面较为有代表性的画家作品选进来,最大程度地反映当代中国书画的当下格局和提示收藏的重点和热点。如“花鸟画”部分龚文桢的《西府海棠》、崔如琢的《花中魂》以及赵宁安、李魁正、吴悦石、陈永锵、方楚雄等名家力作;“人物画”部分如:刘大为的《吉祥草原》、冯远的《西园雅集》、何加英的《春思少女》以及王明明、石齐等大家的精彩作品;“书法”部分,有张瑞龄十二条屏《金刚经》,韩铁城的《金刚经》手卷等法度森严的书法巨幅;“山水画”部分有吴冠中的《高原人家》、宋雨桂的《木兰泉》、崔如琢《四季山水》、贾又福的《朝霞》、龙瑞的《太古阁》、崔如琢的《山水四屏》以及张仃、卢禹舜、杨延文等经典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其中,吴冠中的《高原人家》以线条的丰富变化加上点、面的组合,勾画出高原变换无穷的结构变化,该作多次出版,是体现吴冠中先生综合艺术成就的经典性作品。
盛世代有才人出 不薄今人爱古人
北京翰海秋季推出中国国石及当代艺术品专场
今年秋季,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除将继续推出中国古董、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书画等传统拍卖场次之外,首辟“国之瑰宝——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和“日精月华——中国国石艺术”专场拍卖,将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力作引入大型拍卖会。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收藏理念历来都是厚古薄今。拿到一件东西,首先要看年代是否久远,够不够年份。只要是“大新活”,则不屑一顾。殊不知远至红山良渚,近至人们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当时制作出来无一例外都是“大新活”。设若当年康雍乾三代帝王也是“玉必商周、瓷必宋元”,对“大新活”不屑一顾,就不会出现清三代艺术品的鼎盛局面,就不会有如许多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流传至今,供人们收藏赏玩。清代嘉道以后,国势式微,外邦涂炭,艺术品制作水平也江河日下。这就是藏家们崇尚清三代,看不起晚清民国的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尤其是民间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沉寂已久的工艺美术行业早已萌发出新的生命力。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不断更新的审美理念的推动下,当代工艺美术品的制作水平,无论从工艺手段、题材选择、精细程度等方面,都比过去有了长足发展。众多国家评定的工艺美术大师无论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学识水平都远非古代工匠可比,可以断言,新的工艺美术的鼎盛时期即将来临。
“中国国石艺术专场”是国内第一场国石专题的大型拍卖会。此次推出的福建寿山石、内蒙巴林石、浙江昌化鸡血石等国石名品,其中不乏田黄、善伯洞、荔枝洞、杜陵坑、大红袍等国石中的顶极石品。除个别石材异常珍贵,为令人不忍奏刀的原石外,其余皆为当代工艺大师的杰作。国石专场中的石品大都已成为面临枯竭的珍贵稀有资源,因历代不断开采,上好品质的石品近乎凤毛麟角,古代就有“一两田黄十两金”的说法,昌化鸡血石也以“鸿运当头”的吉祥意义和稀有性,一露面就被海内外藏家抢购一空。国家级雕刻大师牛克思雕刻的《昌化鸡血石雕楼阁山子》,材料之大、血色之纯正饱满可称千年难得一见。作者巧妙运用石材本身的颜色和纹理,巧雕出松石楼阁掩映其中的妙境,又完整保留了鸡血石的独特美感,可谓巧夺天工。石中天所作《巴林石巧雕章鱼摆件》,把巴林石丰富的颜色变化运用到了极致,以黑色雕成海螺的外壳,间有浅色纹理,真实细腻。更为巧妙的是石材一体的浅黄色和红色部分被雕成海螺外露出来的质地鲜嫩的螺肉和张牙舞爪的章鱼和寄居蟹,而章鱼的眼睛部位,又巧妙的保留了石材中的浅黄色,浑然天成,使人不得不感叹造化之玄妙。
“国之瑰宝——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云集了国内四十余位有突出成就的工艺美术师的六十多件优秀作品。其中包括紫砂器、瓷器、玉雕、砚雕、漆器、缂丝、古琴、紫檀家具八项,所选作品都是经过业界专家反复论证认可的作品。其中,紫砂作品中有鲍志强、李昌鸿、顾绍培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工艺师的创作精品;瓷器部分包括了景德镇瓷器和钧瓷两部分,其中景德镇有王锡良、秦锡麟、戴荣华、陆如、王隆夫、李林洪等十几位大师的力作以及华弘公司为中南海紫光阁定制的陈设瓷,足可称为“当代官窑”;玉雕以“扬州工”的代表人物顾永骏、汪德海和刘筱华的作品为主。其中汪德海大师设计制作的《白玉雕大千佛国》等作品为不久前全国“天工奖”的获奖作品,可谓弥足珍贵。砚雕汇集了端歙两大名砚中的顶级作品。端砚有国家级大师黎铿及琢砚名家刘演良的宋坑名品,歙砚作品以王耀、蔡永江、周新钰三位制砚新秀为代表,所用砚石都为唐宋名坑名品,刀法、构图一仍古法而饶有新意,当为书画家的心仪之选。古琴和緙丝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国家级大师王金山的緙丝作品《翠羽秋荷》,苏州刺绣研究所藏已故国家级工艺大师徐绍青设计,五位高级工艺师历时一年多共同完成的緙丝作品《牡丹通景屏》,不仅艺术性强,其工艺难度和文化含量更属难得。当代制琴工艺大师王鹏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既有学院学习背景又有创新的代表性人物,此次推出的《蕉叶琴》形式古朴流畅、声音优雅浑厚,历时两年多方可完成,弥足珍贵。被明式家具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增弻先生誉为“当代清宫造办处”的南通永琦紫檀珍品有限公司制作的十组紫檀家具,包括画案、摇椅、鼓墩、宝座、南官帽椅等精品,所用紫檀木经过特殊处理,造型典雅华贵,做工精致细腻,手感如丝绸般柔滑,且采用无接缝制作而经高低温不变形,被专家认定为工艺水平在明清宫廷家具之上。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