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派”艺术把观众看糊涂
“物派”艺术把观众看糊涂
“物派”艺术把观众看糊涂
时间:2007-12-08 00:00: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资讯
>“物派”艺术把观众看糊涂
要理解源自日本的“物派”艺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下呈现的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以光鲜亮丽千奇百怪夺人眼球为“卖点”,而韩国物派大师沈文燮的作品却朴素到极致,完全脱离了我们熟悉的视觉经验。正在新北京画廊举行的《反刍———沈文燮个展》已经接近尾声,记者看到,凡参观者不免窃窃私语———几个木框子摆在那里就“艺术”了?有趣的是,展厅中还有三摞报纸,其中一摞以《北京青年报》为封面,被这位艺术家用光纤材料捆绑放置在地面上即成为一件物派艺术品。记者咨询新北京画廊后得知,此作品售价高达四万欧元!
“选择这些报纸成为我的作品是偶然的。”沈文燮先生告诉记者,他筹备展览期间被北京这座城市深深吸引住了,尤其是现代化建筑中间保留的古代建筑物使他感受到历史的讯息。但是,这位“物派”艺术家看待事物的角度却是独特的,他最终选择了那些被遗弃在工作室角落的门板、柱子、瓦块和这些被人丢掉的旧报纸表达自己的感觉。“用报纸创作,是想赋予这些看似无用的材料以生命。而我想象,如果把这些废弃物重新组合起来构成作品,再次给予它们曾经拥有的生命力,看似无用的历史信息其实还有它新的温度,这是否也在记录一个城市的诞生?”
尽管沈文燮用带有思辨色彩的语言描绘着他的作品和“物派”的概念,却仍旧使少有接触“物派”艺术品的观众们一头雾水,也仍旧使人们无法理解这些看似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艺术品何以拥有如此高贵的“身价”?“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把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我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发现我所用的材料之间的关系或矛盾。”采访中,这位当年韩国美术界的“愤青”用尽量通俗的语言叙述着他沉醉其中的物派创作,强调“与作品互通,发现事物的本质就是艺术家要做的事情”。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