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工笔画对话展杭州开幕

南北·工笔画对话展杭州开幕

南北·工笔画对话展杭州开幕

时间:2007-10-29 00:00:00 来源:浙江在线

资讯 >南北·工笔画对话展杭州开幕

建国以来在浙江举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工笔画展览——由浙江省文联、浙江画院主办的“南北•工笔画对话学术展暨当代工笔画学术论坛”前天下午3时在杭州市南山路恒庐美术馆举行了开幕仪式。   展览展出了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五个地区的著名工笔画家的代表作品200余件,五十余位在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创作实践或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杰出成绩、代表着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五个中国画重镇的画家、理论家参加了此次活动。杭州见证了当代工笔画创作和理论的繁荣。   27日上午9时,在恒庐美术馆还举行了“当代中国工笔画学术论坛”。论坛活动邀请了著名美术理论家、画家代表对当代工笔画的创作状况、审美意识、文化品格和建立当代工笔画审美体系的可行性进行研讨。   据浙江画院副院长、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所长张伟民说,工笔画在新中国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在文化品味、审美境界、艺术格调追求上的诸多问题。本次论坛的与会画家、理论家就当代工笔画发展的良好态势和迅速发展背后所存在的传统基础的欠缺与人文背景薄弱的问题进行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中国工笔画大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成果,也批评了现状中存在的不足。   在展览作品和学术论坛的基础上,组委会编辑出版了画集《当代工笔画》和论文集《中国工笔画论文集》。画集选取了五地54位代表画家的力作,既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个人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中国工笔画创作的艺术水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集合,也展示了当代工笔画发展所经历的变革和成熟之路。论文集收录了此次活动征集的当代工笔画优秀论文、当代工笔画研究论文论著目录、当代工笔画大事记、50年来发表的工笔画优秀论文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对现代工笔画的发展脉络和创作理论进行了直观的梳理。
浙江具有七千年渊源深厚的文化历史,尤其是两宋的工笔画艺术成就,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作为南宋古都的杭州至今未对这优秀文化传统进行专题研究。建国以来的文艺发展迅速,悠久的传统、丰富多彩的外来艺术和时代审美经验的多角度感召,加上媒材与技术上的进步,更使当代工笔画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如何充分继承发扬优秀文化遗产,复兴开创当代中国工笔画艺术的新发展是杭州工笔画界一直思考的问题。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在浙江省文联、浙江画院的领导下,决定进行一系列的专项、专题系列学术活动,“南北•工笔画对话学术展暨学术活动”就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应运而生。   中国传统绘画因为地域关系,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较大的风格差异。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现在南北方交流比过去频繁,地域风格不再那么稳固和明显,但差别仍然存在。北方重“质”,南方多“文”,北方“朴实”,南方“空灵”的特点也一直没有改变。在中华文化思想的主导下,因为地域的关系发展出来的不同风格,仍然是当代艺术界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南北•工笔画对话学术展”以南北方工笔画对话为活动契机,选择了最能代表南北方艺术特色的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五个城市进行南北对话、交流。这五地经济发达,文化气息浓郁,包括了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天津画院、上海画院、江苏画院、浙江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和天津美术学院等当代中国画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团体,在工笔画的创作上各有成就又各具特色,既反映了地域特征,也体现了时代特色。“南北•工笔画对话学术展暨学术活动”无论是对当代中国工笔画的交流、发展,还是对浙江工笔画力量的凝聚、整体面貌的形成和创作理论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