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 情 墨 韵 扬 物 华——吴守明山水画放谈

笔 情 墨 韵 扬 物 华——吴守明山水画放谈

笔 情 墨 韵 扬 物 华——吴守明山水画放谈

时间:2007-06-16 15:03:00 来源:

名家 >笔 情 墨 韵 扬 物 华——吴守明山水画放谈

王振德
 著名山水画家吴守明,以中国画家应有的民族气节和襟抱,面对当前纷纭万状的山水画坛,始终保持着中华学人的良知与平和心态,踏实研究传统山水画,认真借鉴当代山水画,同时不断深入大自然的山水中写生,一直热衷于新时代山水画的创作事业,稳稳走着“推陈出新”的艺术道路。其历年创作有的参加全国美展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专题画展,有的在京、津、沪、冀、港、台等十几个省市区展览,有的在日本、美国、法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展览;作品被中南海、八大山人纪念馆、毛主席纪念堂、港、台及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十几个国家收藏;作品还在《人民日报》、《中国书画》、《中国画》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并为多家出版社选入画集出版。作品普遍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与推崇,并赢得了国际性声誉。1990年其作品《石钟山》获中日美术交流展银牌奖。2002年《塞北金秋》获加拿大多伦多国际艺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由此可见,越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艺术,越能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与喜爱。  任何艺术家的成长与成功,必然有其特定的生活轨迹。吴守明不是艺术上的“暴发户”或“侥幸者”,而是在艺术道路上苦苦求索达50余年的书画家。早在五十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受到国画家宣道平先生的启蒙。1956年考入天津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现天津美术学院),有幸受教于秦仲文、张其翼、李智超、刘君礼、孙其峰、王颂余、溥佐等国画名师,从而在山水画理论与山水画创作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前夕,吴守明精心创作的《狼牙山春色》,以传统笔法描绘自己对狼牙山春光的真切感受,获得了名师们一致赞扬,被推选到河北省美术大展展出,并在《河北美术》月刊发表,被视为初露才华之作。1961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北美术》杂志社担任编辑工作,在采访组稿过程中得以接触到李可染、叶浅予、董希文、吴冠中、黄胄、吴镜汀、何海霞等许多名家,受到多方面教益,大大开阔了艺术眼界,并逐步确立了自己独到而系统的艺术见解。  在艺术创作上,吴守明主张刻苦学习传统,精深体察自然,充分表现时代精神,以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出活泼生动的山水作品,他曾说:“学传统而不应囿于陈法,师造化而不能拘于 自然物象;艺术家要重创造,要在生活感受的基础上驰骋感情与想像,去画心中的‘意象’。”他还认为:“中国画既注重表现又崇尚含蓄,不能成为某种观念、哲理的直现或简单图释,它应该用形象说话,用生动的形象和美的形式去感染人、打动人。”他永远坚守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艺术创作水平。在创作实践方面,他大致经过了学习传统——实地写生——经心创作三个阶段,并在以创作为中心环节的前提下,交叉并反复运用传统与写生两种手段,以便持续提高创作质量。几十年来,他对董源、巨然、郭熙、马远、石涛、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傅抱石、石鲁等古今山水名家均一一作过深入研究,不辞辛苦地赴太行山、燕山、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青城山、丹霞山、普陀山、玉龙雪山、三峡、桂林、阳朔等名山大川写生,在创作中博采众家之长,巧妙汲取西洋绘画营养,每每以其擅长的书法笔法与篆刻刀味入画。同时注重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以景抒情,以象表意,在作品的题材内容和技法形式方面,不倦探索求新之路,从其作品显现出独特的审美追求,正如苏轼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以吴守明的山水作品总是具有中华民族的博大气势和雄强骨力,用笔苍劲娴熟,墨韵畅快淋漓,色彩明丽典雅,格调清新隽逸,具有燕赵之地雄浑朴茂的风范。  总之,吴守明是位善用笔、墨、水及各种色彩以表达自己情感志意的画家。他在读书揽胜、拜师访友和创作著述中,蓄积着丰富的审美蕴育,以笔歌墨舞抒写着内心的诗情,描画着闪光的灵感,使其山水画格调不断升华,越来越充满着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欣赏他每一幅创作,都能感受到画家灵魂的悸动与奔涌的激情,都能体察到画家精湛的功力及良苦的用心,从而想见他大半生的辛苦和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并隐隐倾听到他对生命、生活和大自然的叹咏与歌赞。  吴守明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及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员,作为河北省山水画研究会会长,除创作山水画外,还攻习书法与篆刻。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均获得成功。他还长期从事中国绘画史论的研究工作,除在《美术之友》等刊物发表若干篇美术、书法、篆刻的评论文章外,另有《山水画变革要述》,《山水画构图》等学术专著出版,发行近万册,受到了同行专家与书画受好者的高度评价。守明为人谦虚热诚,博学多才,艺术道路端正。他那执着的信念与不懈的追求必然使其进入新的开拓与建树。笔者作为画家的朋友与知音,时时敬候他的喜讯与佳音。                 2005年11月于天津美术学院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