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画前

写在画前

写在画前

时间:2007-05-30 15:11:00 来源:

名家 >写在画前

程兆星
 我是山西人,爱吃面食。虽然在外飘泊30年整,东西南北中,什么饭菜都品尝过一些。自认为胃口还不错,基本不挑食。只要是人能吃的东西我都不挑剔。但是不管吃什么,隔三差五,还是想吃碗面,而且要放些醋。它总是那么合胃口、舒服、顺畅。这打小一落地就看到的那片天和睡着的那块地,也就决定了我的胃口。  我爱上画画这个行当,比在外飘泊要多十几年头。念小学的时候,我顶门的外公,毛笔字写得很好,他写的字贴我来临,当然是在报纸上,因为那时连草纸都买不起,不用说宣纸了。哎,就这几笔,文革时期的小学生就可以在报纸上写大字报,贴到学校啦!当然内容都是抄报纸的。这样我就开始了糊涂乱抹。  因为喜欢画画,给我带来运气,当了兵。还是因为喜欢画画,创造条件去上了学。84年在西安美院进修时解决的是基础问题。那时的我,就像一块干枯的海绵见水就吸.好在我是贫下中农的孩子,从小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也就饥不择食啦!这时期,柯勒惠支、蒙克、石鲁、李世南的作品对我的影响很大。德国表现主义和我们的表现性水墨,气息如此相近。  89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我就读版画专业。那时,我到学校带了一大批水墨作品,来求教于我们的老师。在校期间看了大量的中外画册来满足自己那贪婪的胃口。在版画创作的同时,也进行一些水墨试验。这使我找到了版画和水墨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共性就是通过黑、白、灰、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也就是所谓画山不是山;差异就是材料不同,语言有所区别。现在很多实验性水墨人物作品、主题创作作品采用了大黑、大白、中间墨、色过渡的作品很多,也很有力度。  93年后我开始了一些油画创作,也进行了多种方法的探索。但毛笔的活儿总也没有停手,就像我喜欢吃面条一样,来满足胃口的那一点要求。不要让胃口不服水土。在这期间我很喜欢塞尚、苏丁的作品。我把塞尚的体、面;苏丁用笔的那种激情,悄然地引入自己的水墨之中,在多种水墨实践中,我渐渐地发现自己的水墨缺少根和一个切如入点。  黄宾虹成了我进入传统的一个点,一个通道。我喜欢他那浑厚华滋、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他让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就像塞尚一样是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当然点进去,还需要出来,这就需要生活。鲜活的东西是在生活中的。有的画,笔笔经典,笔笔到位,多一笔不行,少一笔不可,非常完美,无懈可击。但仔细品一品,缺少点什么?那就是生命和激情。画不需要没有败笔,画不需要没有错误,因为十全十美的东西是没有的。做人如此,画画也是如此。  我的水墨,大都是率性而作,提笔直干,画着走着,笔笔相生,没有定性,到是常出现偶然。虽然吃的东西杂,自然本色依然,我想,只要真诚就好。表现自己目光所及,闲云野鹤,独往独来,到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套路。套路、笔路、路路相通,一路走来,留下了这些笔痕。路还在走着,看来面条是离不了啦。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水迹、墨迹、心迹、都在纸上,还是看看画吧……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