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当代艺术竟走“八卦路”

某些当代艺术竟走“八卦路”

某些当代艺术竟走“八卦路”

时间:2006-08-25 15:39:00 来源:新民晚报

市场 >某些当代艺术竟走“八卦路”

陈履生
 ——北京评论家陈履生痛批美术界“恶搞风” 最近,北京的美术评论家陈履生接连发表言论,指出中国当代艺术缺失荣辱观,同时痛批了美术界的“恶搞”现象。 展出下体 也成艺术 他提到了不久前的一个名为“实验空间”的当代艺术作品展。在这个展览中展出了某美院20多位学生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是通过刻画人体生殖器官和男女性关系等方式表达主题。在展览中有一组摄影作品是自拍的女性下体的特写,作者是22岁的大二女生……当下此类为艺术而“献身”者比比皆是,成为一种潮流,而一旦穷尽这一身体材料的运用,无耻辱可言,那么,这一“艺术”也就到了穷途末路。 艺术为名 混淆视听 陈履生认为,对当代艺术有多种判断,以荣辱观来衡量可能是最基本的。荣辱观是做人、为艺的前提。当代中国的美术界和中国的当代艺术中的许多表现失去了基本的荣辱观,狂妄无知、无聊游戏、追名造势、好逸恶劳、投机取巧、颠倒是非、恶意炒作、歪门邪道,这些本不应该引以为荣的现象,不仅是大行其道,而且是堂而皇之,更有甚者为之公开鼓吹。 失去正确荣辱观的任何艺术行为,在今天都有可能引起惊世骇俗或惊心动魄,特别是以“艺术”的名义,就更有可能为世俗的行为增添一些为人们难以认知的“当代的”、“艺术的”色彩。在“艺术”的名义下,“艺术”就成为一种混淆是非的烟幕弹,使人们难以明荣知辱;而颠倒的荣辱观,更使人们对艺术产生“当代”的困惑。 恶搞牟利 取悦洋人 他还说,在诸多现象中,美术界的恶搞与网络上的恶搞如出一辙,形成了一种有碍社会文明健康发展的不良风尚,是影响艺术躯体健康的毒瘤。这类艺术上的“恶搞”,将经典作为“恶搞”的题材和主要内容,把领袖、英雄、历史变成一种可以恶搞的符号,其中革命领袖像首当其冲地成为当代艺术中最为概念化和程式化的形象符号。而像刘胡兰、董存瑞、王成这些曾经在几代人心目中烙下深刻印迹的英雄,无一幸免地成为“恶搞”对象。有一尊大头娃娃般的刘胡兰塑像,虽然和当年王朝闻所塑造的《刘胡兰》一样是被五花大绑、昂首挺胸,但是,除了突出巨大的头颅之外,最显眼的就是爆突的双乳,有如八卦新闻中对明星乳房的关注一样。 这种“恶搞”所用的一些时尚的因素,使这些英雄或领袖与当代潮流中的一些已经走向流俗的符号相呼应,从而迎合那些低级的或变态的审美趣味和畸趣心理,并通过取悦洋人而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源头缺水 教育有责 陈履生说,近一段时期以来,从海外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急剧攀升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恶搞”获得了市场的支持,犹如注射了一支强心剂,使“恶搞”风愈演愈烈。正是有了这种“恶搞”中国符号的作用和影响,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化倾向逐渐暴露出来,并成为一些人热捧和炒作的对象。这种“恶搞”尽管能获得一己之利,但是以牺牲国家文化形象为代价。 陈履生认为,这些现象暴露了中国艺术教育的问题。从教育的源头中抓荣辱观的教育,是解决当代艺术中荣辱观缺失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恶搞”赵本山成为韩剧主角
被“恶搞”的葛优《我和爸爸》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