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派才是当代版画的精神
中国气派才是当代版画的精神
中国气派才是当代版画的精神
十人版画展昨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
“这是版画吗?”昨日下午,不少市民走进关山月美术馆不禁惊叹道。“视觉漂变——第二届当代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昨日开幕,本次展览持续到9月12日。由艺术批评家齐凤阁“钦点”的10位青年版画家以其独特的版画艺术语言、深刻的学术思想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
据了解,继首次当代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之后,本次展览再度对八十年代以来,在学院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批有思想、有创意的青年版画家作品进行集中展示。主办方的“野心”是——力图将这一版画学术活动打造成为一个发掘和扶持版画专业人才、反映当代中国版画的发展动态,进而提出版画学术问题,引导中国版画健康有序发展的舞台。
前沿:学院中的社会理念
“漂变”是一个社会生物学概念,“社会漂变”指的是行为和社会的组织模式及社会群组的随机趋异,社会群体之中的变异是遗传漂变、传统漂变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概念背后,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齐凤阁一语道破“天机”——“‘视觉漂变’其实就是视觉形态的革命”。中国版画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走出风情、更新图示和90年代的纯化语言和文化关怀,在新世纪进入主体精神的强化、形式语言的攀升的双重推进过程。其间以学院版画为代表,逐渐显露出既具东方情愫又有个性特质的独立品格。在这一漂变过程中,版画的传承与发展达到了和谐统一,而版画也籍此获得了前进和发展的动力。
此次参展的十位版画家代表了中国青年版画创作的中坚力量,而观众们也感受到传统版画所无法比拟的视觉冲击。我们看到杨锋的画面制作出毛巾的棉布肌理、洗衣板的凹凸效果;李全民的画面上出现了电路板、民间剪纸、利是封等形式;冯绪民使用大面积的亮色,乍眼看去还以为是大画刷的成果……展览中颇受瞩目的陈龙,这次展出了六年前的一批作品,近年来他已经开始了对版画媒介的创新尝试,将国画、油画等艺术手法与版画结合起来,甚至不惜使用绿松石和金箔,让版画的外延极大扩展。“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国内版画界的前沿,”齐凤阁说,“此次参展的十位版画家代表着当代版画发展的一种趋势,即对原有版画概念、版画属性的坚持的同时,对当代文化的切入、对版画文化身份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深刻地反映出,他们在原有的版画语系内寻求变异、寻求超越、寻求当代版画表述方式的艺术追求。”
中国现代美术不能总是跟着西方走
在参展的十个艺术家中,有9人在专业美术院校任教,另1人为画院专职画家。“学院派”带给我们的,并不是空中楼阁的书卷气,反而是跟社会紧密切合的生动与深刻。这些年来,学院版画作为研究、发展的主力,非常注重文化内涵、学术品格,使传统版画的边界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大版画”的概念也逐渐生成。杨锋回忆起自己“懵懂-喜欢-热爱”的版画之路,目前他心中依然存有很多困惑,其中一点与许多画家意识到的一样—“如何走出西方现代艺术的阴影”。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吴长江认为,中国现代美术不能总是跟着西方走,中国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情感,有几千年文化的传承,要有“中国气派”。齐凤阁也说道:“西方的观念、技术可以借鉴,但只有以现代观念整合本民族民间的传统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潜能,摒弃模仿、抄袭,才能以个性赢得尊重,才能立足于世界。”
那么,本次画展是否体现了“中国气派”呢?我们惊喜地发现,在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之下,韦嘉作品反射中国儿童的心理;邓耀明的画面上人与鱼的游戏令人想到庄子的“北溟有鱼”;陈龙的人形大豆仿佛暗示了中国农村与城市的碰撞与交缠。“本次参展的艺术家,技法都很现代,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但是他们作品呈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本质上是民族的。与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这就是他们坚持的学术思想。这些青年版画家在走出西方现代艺术阴影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这是值得肯定的。”齐凤阁说。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