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精蓄锐 成就上海艺术市场发展远景

养精蓄锐 成就上海艺术市场发展远景

养精蓄锐 成就上海艺术市场发展远景

时间:2006-08-22 14:16: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市场 >养精蓄锐 成就上海艺术市场发展远景

  今天的艺术市场已经给不少人变幻莫测的感觉。中国目前的艺术品市场状况,小到投资板块,大到区域市场,无不此消彼长地变化。上海与北京的艺术市场在近两年里的发展变化就耐人寻味。仅2006年上半年,北京新成立的画廊就有近100家,拍卖行的业绩依然是保持全国领头;相比之下,上海的画廊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没有太大变化,拍卖行的成交额也没有明显的突破。北京的火热,让上海的艺术市场显得冷静。   从两地艺术市场发展的历程来看,上海的发展似乎比北京更加顺应正常的艺术市场成长规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东海堂画廊推出沙耆的作品,就确立了上海现代意义上画廊的出现,而后以香格纳为代表的一些画廊开始了艰辛的市场探索。与此同时,上海的朵云轩拍卖行首开中国艺术品拍卖先河,而上海艺术博览会的举办也让整个市场日益完备。地处海外贸易窗口的上海,其艺术市场的形成在全国而言是较早成熟的。   然而地域市场的发展特征与藏家地域性的收藏偏好密不可分。在收藏行为特征方面,与浙江藏家的豪放不同,上海人消费艺术品的特点是出手谨慎。在收藏趣味方面,与北京的兼容并包不同,上海地区的艺术投资谨慎而理智。商业性运作不仅影响着这个城市的经济,也同样影响了上海艺术市场中有机体的运作模式。当北京艺术市场的发展在非典后被人们追捧为一场热闹的运动的时候,上海依然保持着它平常的冷静。此外,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影响了上海地区艺术市场。中国拍卖业发展带来的艺术投资热潮,最初是从中国书画作品发展起来的,直到近年,油画和当代艺术的市场份额才日益增长。而上海的艺术市场收藏传统书画的能量比北京薄弱,而市场起飞时关注的艺术品类就是油画和当代艺术,从而让两地的市场状态显得不同。   从外因来看,北京在非典之后成为全球的焦点。政策的带动以及申奥的成功,让北京的文化产业和艺术市场成为全球艺术资源最为关注的地方。不论是艺术家资源和资金的迅速聚集,让北京成为新资源进入时首选的区域市场,而这种“大者恒大”效应让北京的艺术市场发展格外吸引人的眼球。而非典和申奥成功之前,上海的艺术市场较北京更加活跃。其次从市场的潜力来看,北京在学术理论和研究上为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艺术家资源也更为集中。缺少学术支持和年轻艺术家成为上海艺术市场冲量不够的原因。不少上海艺术品经纪人都奔走于北京和其他城市,寻找艺术家资源和策展人。   一个发育状况良好的市场,即使会遇到各种限制,仍然有在未来胜出的潜力。上海艺术市场的冷静可以让市场远离炒作,保持健康状态。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将成为上海艺术市场提升的一个重要契机。上海区域市场应在此时利用背后依靠的江浙实力雄厚的藏家以及优越的艺术资源,注重整合南方市场资源和拓展市场的渠道,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吸纳。上海艺术市场只有在此时养精蓄锐,才有可能成就美好的远景。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