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件殷墟文物清末民初流失海外

五万件殷墟文物清末民初流失海外

五万件殷墟文物清末民初流失海外

时间:2006-08-21 10:59:00 来源:文摘报

市场 >五万件殷墟文物清末民初流失海外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目前至少有5万余件殷墟文物流失海外。国家文物局一位官员在殷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称,中国不会放弃根据国际公约索回非法流失海外文物的权利。   “流失海外的殷墟文物都是在解放前,准确点讲是在清末民初年间流到海外的。”据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秘书长孟宪武介绍:在解放前,先是当地农民,后是古董商,再后是当地军阀、官绅,纷纷盯上了小屯这块土地下埋藏着的甲骨、青铜器,都想从中牟取暴利。   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同样喜欢小屯出土的文物,外国传教士库寿龄、方法敛、明义士等人很早就开始收集甲骨,收藏甚多。“通过商业途径,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传教士和其他外国人购买和转卖,殷墟的不少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而后由于战争,日本军人和其他一些外国人趁国内局势动乱,劫掠殷墟文物,这是殷墟文物流失的另一重要原因。”孟宪武说。   1899年,紫禁城里的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带有特殊的符号的“龙骨”,初步确定这种骨头应该是用于记录文字的工具。他的发现在北京城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商贾名士中形成了一股购买收藏“龙骨”之风。   1915年,大学问家罗振玉经过考证后亲赴河南安阳收集甲骨,终于确定了小屯即为甲骨文的发现地,并确定了小屯即为商朝后期的政治中心——殷墟所在地。   消息公开了,小屯村告别了3000多年的宁静,先是当地农民刨坑挖土寻找甲骨,之后有大批的古董商贩专门在小屯驻扎,雇人挖掘。从这时开始,大批甲骨被运向达官贵人的书房客厅。甲骨文被发现后的100年里,从小屯村以及周围的土地下挖出多达15万片的甲骨,伴随甲骨出土的还有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等珍贵文物。   “流失海外的殷墟文物中,在日本的最多,加拿大次之,英国、法国、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有。”孟宪武说。据统计,共有12个国家或地区收藏甲骨约26700片。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