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首次举办了“中国宫廷的灿烂时代——清朝宫廷绘画珍品展”特展,法国公众有幸目睹许多稀世珍品。此次展出的120件展品大多为该馆收藏,其中9件大幅宫廷绘画和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展的郎世宁2幅重要作品《山水图》、《孝贤皇后亲蚕图》特别引人注目。另外,同时期的其他绘画、铜版画 、陶瓷、印谱和玉玺等也同时向公众展出。
《康熙南巡图》第2卷(68.7厘米×1334厘米),描述皇帝出巡山东,声势浩大的出行队伍经过田野和村庄,其间有丘陵山色和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卷首楷书题记为“皇上时巡,经齐鲁境,至平原县,特旨免山东省明年地丁正赋,万姓拜读恩昭,欢声四合。于是逾历山川,省问风俗,驾临济南府境,士民咸老幼扶携焚香,夹道跪擎蔬菜,效野人之忱。圣世蠲租赐复,衢歌巷祝之盛,先见于此,若其民物阜繁,阛阓殷实,并图大概,以彰熙之象云。”;《康熙南巡图》第4卷(68.2厘米×1562厘米)描绘了康熙视察江苏北部黄淮水患区的场景,最精彩处为高家堰黄河堤岸施工场景,远处为黄、淮河交汇处,黄河色黄,淮河水清,奔腾汹涌,浪花四溅,气势宏伟,笔意充满古风,而卷首楷书题记为:“皇上经红花铺入江南境,迂道至邳州,躬向水荒,蠲租赐复,百姓莫不稽颡感悦,仰戴圣慈。遂过宿迁县,驾亲省视黄河,周详区画。又念高家堰为河防要地,特渡河巡阅。从此洪波不惊,安澜告庆,东南之民永荷我皇上平成之绩。用敢绘其大略,以志盛事焉。”
 |
进入地下一层的特展厅,几个玻璃陈列柜里清朝宫廷绘画的稀世珍品就呈现在眼前。清朝院派画作是特展的重要部分。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的院派纪实画中,《康熙南巡图》(第2、4卷)、《雍正祭先农图》、《乾隆南巡图》(第10卷)、《哈萨克贡马图》和《木兰图》等极为珍贵,属首次展出,画幅总长度超过100米。据该馆研究员曹慧中女士介绍,康熙在执政时期共南巡6次,他了解民情,视察河防,考察官吏,调整政策,和缓各族矛盾,为康熙盛世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康熙南巡图》则在其第2次南巡后开始由王翚及其弟子杨晋等合绘,于1694年完工。历时6年的全图共12卷,总长超过200米,是“中华第一长卷”,详细描绘了康熙南巡的过程。该图结构浩繁、场面宏大,工笔重彩的山水、人物、屋宇、舟车、城廓以及风俗被描绘得细腻、生动,不仅每卷卷首题文说明、途经处和事件的记载成为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画作本身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目前,该画作的第1、9、10、11、12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3卷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第2、4卷在法国吉美博物馆,其余的第5、6、7、8卷则不知流失到何处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而流失在各国私人手中的中国文物大概是此数字的10倍。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