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造境绘鉴湖
以意造境绘鉴湖
以意造境绘鉴湖
李可染以“黑、满、重、亮”的独特画风,构筑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幅以《鉴湖》为题的水墨写生,让人们品味到了他的另一种笔墨情调。
《鉴湖》作于1956年,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集》,是李可染浙江绍兴之行的作品之一。此图描绘了暮色将临时的水乡风情。近景处是临湖的一个村庄,露出一角黛瓦粉墙,3只渔舟即将靠岸停泊。湖堤上,一座别致的小石桥,映在湖光山色中,两头水牛一前一后走在回家路上。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也许正悠闲地用越韵乡音唱着山歌。他们身边,风平浪静的鉴湖,像一面巨大的明镜,纤尘不染。湖对岸是一片碧绿的稻田。再远处,可见群山逶迤,云雾缭绕。
鉴湖,又称镜湖,为东汉时会稽太守马臻率领民众所筑的一个人工湖,古有“鉴湖三百里”之说。从王羲之的“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李白的“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到陆游的“千金无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古老而美丽的鉴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像一坛千年陈酿让多少后人为之陶醉。而李可染笔下的鉴湖,比真山真水更美。他把西洋画处理明暗的手法和追求逆光的效果,巧妙地运用于自己的画面,既重视写实,更注重写意。不是简单地摹仿自然,而是从自然中求真趣、发思虑,再反过来对景造意,以气造境,即所谓“尽神明之道,发造化之秘”,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以表现自然之至美,寄寓画家之情思。
首先是虚实相生,酿造意境。此图布局巧妙,以近一半的画幅蓄势留白,不着一笔。广阔的湖面与镶嵌在绿野中的零星水田,以及远景中的云雾,笔断意连,气韵贯通。画面左上角又以题款和钤印封角聚气,对角呼应,以虚景诱导观者想像,使实景更为开阔、苍润、空灵。正如清代画家方士庶所言:“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景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
其次是精而造疏,提炼意境。此图剪裁新巧,物象浓缩,其构思简洁,景物简化,笔墨简练,简而意远,简而情浓。
再是静中寓动,拓展意境。李可染以非凡的手笔驾驭整个画面,阔笔粗写,水墨清润,设色淡雅,充满清灵之气,蕴涵浓郁的生活气息。水牛、牧童及其倒影,如画龙点晴,成为观者视线的“趣味中心”,增添了画面的无限情趣。
李可染把意境视为“艺术的灵魂”,“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就在画《鉴湖》的当年,他刻了一枚“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闲章,藉以自励。此幅写生便是他最初实践的精彩见证。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