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遗”重评多皆因杀鸡取卵
中国“世遗”重评多皆因杀鸡取卵
中国“世遗”重评多皆因杀鸡取卵
由江苏省社科联等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发展论坛17日在南京开幕,两岸80多位学者专家展开热烈交流。台湾佛光大学创校校长龚鹏程针对目前大陆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一些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提出了异议和批评。
据扬子晚报报道,中国大陆目前是申报「世界遗产」最多之地。一旦「申遗」成功,立刻身价百倍,变成观光热点,也成了地方上的摇钱树。龚鹏程认为,如申遗不是为著珍惜文物,而是想用它来赚钱,则申报成功的那些古迹就只能作敲门砖。因此,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就有5处遗产要重新评估,其中布达拉宫已连续三年被要求重评,紫禁城及三江并流处都是第二次,情况也比较严重,「评估若不通过,就得除名。」而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江南水乡周庄,原本朴实的小渔村,成了个大卖场,嘶喊叫卖沈万三大蹄髈。「蹄髈固然肥甘可口,但家家户户都在卖一坨坨油滋滋的蹄髈,看了只会让人倒尽胃口。」
龚鹏程同时表示,一些旅游业者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的条件和定位,在古迹文物区或自然生态区,动辄大肆兴建休闲旅游设施,以致嬉闹喧嚣。表面上贩卖自然资源吆喝祖宗遗产看起来容易,其实却很难。因为自然生态或文物古迹之保护、开发所涉及的知识与技术困难最大,绝不是在古迹门口摆张椅子坐个人就可以。
他表示,欧洲的文物建筑和历史古迹中,通常都没有商业或游乐设施。偶尔有些小报书摊,皆以提供导游书、地图等为主,不供应吃喝,游客应懂得自备干粮。我们恰好相反,最好最重要的位置,通常都被商家占了,供游客大吃大喝。古迹与历史建筑,靠近街道处亦动辄拆窗打墙,辟为商舖,以致游客本拟去看名胜古迹,结果常常只是去了餐厅。
他坦言,目前整体的资源保护方面的学术力量都还很薄弱,对小景区更是很难照顾到,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任由地方上瞎整。如曲阜孔庙,有阵子包给深圳一家公司去运营,该公司用水冲洗梁栋,结果把雕梁上的画给冲洗掉了,舆论哗然。
事实上,古迹维修需要大量科学试验与研究,还要有严谨的态度,「像意大利的君士坦丁凯旋门,要洗去污垢,既不能刷,也不能洗,而是用一种喷雾,待积垢软化后才一小段一小段清下来。每段喷雾都要三个月,清理也是一厘米一厘米地做。凡有历史的城市,要规划或改建,一定要有总的建筑师、总文物保护师、考古总监联合签署才行,不允许业主自己乱搞。」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