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涨退竟淘出“开元通宝” 有人捡来售卖

洪水涨退竟淘出“开元通宝” 有人捡来售卖

洪水涨退竟淘出“开元通宝” 有人捡来售卖

时间:2006-08-12 10:04: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市场 >洪水涨退竟淘出“开元通宝” 有人捡来售卖

 惠州市东新桥附近出水大量“古钱币”,有人捡来售卖,有关部门表示私捡文物违法。   今年5月份以来,受4号、5号和6号台风影响,流经惠州市区的西枝江、东江水流大涨大落。住在惠州市区西枝江与东江交汇处的市民都知道,几年前,东新桥千年古码头曾有大量文物出水,其中包括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钱币,还有宋瓷、明砖,甚至包括距今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和石凿等,由此,此地被誉为惠州的“水下博物馆”。如今,洪水过后,此地再现“捡宝人”身影。   民工捡宝   五六十枚“通宝”铸字多是清代   蒋海正,广西桂林人,他是东新桥改造工程工地的民工。他不仅见到别人在此地捡宝,他本人也是“捡宝人”之一。   昨日上午,记者闻讯赶往该地采访时,他告诉记者,当日早晨,天还没亮就有四、五名中年男子来此地寻宝了。他们捡了几个小时,大约上午八、九点钟才离开。   在蒋海正的工棚里,他存有五、六十枚捡来的钱币。这些钱币铸有“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道光通宝”和“光绪通宝”的字样,历史最久远的是一枚“开元通宝”(唐代)。   据蒋海正的一位工友说,他们当中有一半人都在这里多多少少捡到过“古钱币”。   据蒋海正讲,他到此打工已经有半年了,这些东西都是他零星捡来的,平时工作忙,也没空去捡。   专家鉴定   部分“宝贝”确是文物   在蒋海正所捡的“文物”中,有几个是比较精巧的,一个是“耳环”、一个是“耳坠”,还有一个是写有英文字母的近似钱币的“铁币”。“耳坠”和“耳环”已经生锈,但“铁币”却闪闪发亮。“铁币”上面铸有“ONLY FOR AMUSEMENT”(仅供娱乐)字样和保龄球形图案。   经蒋海正同意,记者将以上3件东西拿往惠州市博物馆让博物馆老专家郑成文辨认,他反复看后分析说,从“耳坠”和“耳环”做工的精巧程度看,应该是晚清时的饰品,对于研究清代女子生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铁币”应该是现代的游戏币,很可能是附近孩子到江边玩耍时,掉进水里的。   现场交易   一枚“通宝”要价280元   采访中,一位正在江边钓鱼的林先生讲,8月8日上午,他曾看到有几个男子在这里“淘金”,他们还真捡了不少,其中有嘉庆通宝、乾隆通宝等,那几个人还跟人现场交易,每枚要价280元。   “那几个人很下工夫,其中一个还穿着短裤跳进水里,扒开江边的碎石块、垃圾寻找。其中一个男子背了一个背包,捡到后就放进背包里。”另据林先生讲,此地发现水下文物的河段大约有500米长,其中以东新桥两侧居多。另据一位拿着照相机拍照的朋友讲,他也看到了林先生所说的情况,当时,那些“淘金”者还送给了他一个“嘉庆通宝”的断币,断币只剩下了“嘉通”二字,而且“嘉”字也剩下了半个。   部门说法   博物馆:有权将被捡走的文物收回   昨日下午,记者就东新桥附近发现“捡宝人”一事采访了惠州市博物馆老专家郑文成。郑文成说,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对于埋藏于地下、淹没于水中,尚未开发的文物都属于国家所有,任何个人不得私自挖掘。每位公民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责任和义务。在东新桥附近的“捡宝人”,其行为是违法行为,其所“捡”文物应交归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部门,也有权力和责任制止这种行为,并将被人捡走的文物收回国有。   派出所:若有人捡文物将严查严打   据了解,西枝江和东江的此段水域归当地桥东派出所管辖。桥东派出所指导员丁国丞说,他们一直对盗窃国家文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几年前,此地出现拾捡国家文物热潮时,他们就曾没收了大批文物,并交给了惠州市博物馆管理。丁国丞说,如果现在仍有人在此地拾捡国家文物,他们将进行严查严打。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