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十大翡翠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十大翡翠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十大翡翠

时间:2006-08-03 10:42:00 来源:故宫博物院

市场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十大翡翠

(翠桃式洗,清,高3.8厘米,口径24.8厘米。)
(翠碗, 清,高7.3厘米,口径17.3厘米。 )
(翠缠枝莲纹盖碗,清,通高8.3厘米,口径12.4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十大翡翠 故宫博物院 2006-08-03 10:00:54 (翠桃式洗,清,高3.8厘米,口径24.8厘米。) (翠碗, 清,高7.3厘米,口径17.3厘米。 ) (翠缠枝莲纹盖碗,清,通高8.3厘米,口径12.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有清宫旧藏翡翠器数百件,数量居世界博物馆之前列。这些藏品中,清雍正时期器极少,乾隆时期器渐增,其中摆设用的山子、肖生雕刻及朝珠、搬指等可能都是乾隆乃至嘉庆时的制品。晚清慈禧掌权时期所制翡翠器物多为扁方、簪、环、镯等花素首饰。乾嘉时期翡翠制品的产地包括云南的腾冲、大理、昆明,内廷养心殿造办处如意馆或金玉作以及苏州、扬州等织造与盐政的玉作坊。这一时期的器物是清代翡翠制品的精华,在全国古翠制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晚清时期翡翠品的制作地点可能是粤海、淮关等地,此时的造办处金玉作已无力生产翡翠作品。   在清宫的翡翠日用品中,餐具占有重要位置,主要有杯、盘、碗、盒等。由于日用器具的器形较大,因而高翠作品较少。这些作品胎体薄而均匀,器表平整光滑,较少起伏,表面抛光较好,表现出翠料的质感。   翠呈浅绿色,局部色较重。作品似盘,较浅,桃实形。洗底浮雕桃枝两杈,一杈伸于洗底为足,其上有双桃并桃花,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侧为柄。   洗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笔。玉洗可能产生于秦汉之际,从考古发掘可以看到,汉代玉文具开始增多,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笔洗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代作品。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贵,既可使用又可作为陈设品。   翠色青绿,有大片重绿色。碗敞口,口沿处有唇,圈足。光素无纹。   此碗所用翠料颜色不均,局部或青绿,或深绿,但此等作品亦数难得。原藏清宫遂初堂。     清代宫廷多以玉制碗,特别是乾隆时期,玉碗制造数量巨大,其中有一些大碗胎薄,口圆,造型周正,有的作品外壁还刻有御制诗句。这件翠碗的造型、工艺与乾隆时期的特点相同,可能是当时的作品。   翠质浅绿色。碗为薄胎,口外敞,盖略小,地包天式,环式钮。盖面及碗外壁浅浮雕缠枝莲纹。   清代,内地与中亚地区文化交流密切,工艺品制造中出现模仿中亚风格的作品。当时流行的西番莲图案即是传统的缠枝莲图案与中亚图案相结合的产物。这件作品中的缠枝莲纹莲瓣卷曲,莲叶多歧,是清代西番莲图案中的一种。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