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建议中国应尽快将“七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台胞建议中国应尽快将“七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台胞建议中国应尽快将“七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时间:2006-08-03 15:49:00 来源:中新社
市场
>台胞建议中国应尽快将“七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7月31日,在河北省文化广场上举办的首届“七夕”集体婚礼现场上展示的一巨幅“爱”字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证书,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多卡片组成的图案--爱”。该图案长9.8米、宽7.9米,由10000张过往行人和恩爱情侣用心型“爱心誓言”卡片粘贴而成。
“扎乞巧”、“摆七娘”、“拜七娘”、“七娘大戏”……每年的阴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等,广州人称为“七姐诞”。日前,在二00六广州乞巧文化节上,来自宝岛台湾台南市的民间乞巧文化研究、爱好者毕黎丽就建议,国人应尽快将“七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避免出现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被韩国人抢先申报那样的尴尬。
在珠三角一带,七夕乞巧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深厚的群众基础,“扎乞巧”、“摆七娘”、“拜七娘”、“七娘大戏”,等是七夕乞巧的重要内容。
台湾台南市的民间乞巧文化研究毕黎丽女士在参观二00六广州乞巧文化节后,大赞其“原汁原味”,认为广州珠村将成为中国乞巧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据介绍,在台湾,七夕文化传统也保存完好。其中,尤以台南市的七夕节最为著名。长久以来,台南市一直以“府城七夕国际艺术节”的名义过七夕,素有“七娘妈生,做十六岁”的民间习俗。每到过节,一系列节目内容贯穿府城白天和黑夜,热闹非凡。毕女士是府城七夕国际艺术节重要推动者之一。
如今,“七夕”,在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日本也大行其道。毕女士多次应邀赴日参观当地七夕庆祝活动。据她介绍,乞巧节在古代即已传入日本,后逐渐演变成日本皇宫中的仪式和活动,并广泛渗入民间。如今,每年的“七夕祭”是日本地方最重要的节日。
毕女士说,每年日本的乞巧节,吸引的国际观光游客高达二百二十万人次,给当地经济文化带来巨大的收益。
虽然七夕庆祝活动在国外、在台湾办得再好,但毕女士表示,其根还是要寻回祖国大陆。所以,当去年从网上看到广州将举办乞巧文化节时,她就一直希望前来观摩考察,今年终于成行。
这次乞巧文化节上,看到传统的七夕文化习俗被如此好的保存下来,毕女士很高兴。她说,这让她想起小时候在台南过七夕的日子。将来广州的奇巧文化节也一定会发展得和如今台南、日本仙台、京都的一样好。
在为广州乞巧文化节祝福的同时,她认为在其全民投入和政府支持下,将来一定要做得更细致,不要为了活动而牺牲节庆,要将其办得既有经济的创造力,又有文化的吸引力。同时,她建议,国人应尽快将“七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避免出现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被韩国人抢先申报一样的尴尬。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