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花瓶菜换来名画
一把花瓶菜换来名画
一把花瓶菜换来名画
时间:2006-07-27 10:33:00 来源:海峡都市报
市场
>一把花瓶菜换来名画
 |
第一次见到杨金生老先生是在福建收藏文化研究会的一次藏品鉴定会上,那次老杨带来四五幅画作,经专家鉴定都是真迹。一位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杨收藏字画已经三十多年,是福建收藏界的老人物,眼头很准。他曾收过一幅陈子奋先生的《怀素蕉书图》,很多人都说是赝品,但他仔细研究后认为是真迹,坚持购进,最后经专家鉴定确实是真迹。
其实不少人都想收藏字画,但是收藏字画“门槛”挺高,买的话,怕有假,找画家要,又很难。杨金生先生说,找画家讨字画,真是很有成就感。他收藏的现代著名画家关良所作的《晴雯补裘图》,就是找画家讨来的,这背后还有个很有趣的故事,杨金生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津津有味,这样的收藏特有味。
【搜宝故事】
名画是一把花瓶菜换来的
20多年前,老杨为了求得以画水墨戏曲人物著称的关良大师的画作,他多次到上海拜访大师,但总不能如愿。
1978年的一天,老杨再次从福州赶到上海,大师的夫人告诉他,大师身体不舒服,正在休息,请他下次再来,这已经是两年内的第四次闭门羹了,但老杨仍然微笑着告辞。离大师家不远,有一个菜市场,那天有很多人在排队买花瓶菜。老杨心念一动,反正大师在休息,那我干脆排队买把菜再过去看看,便也加入了长龙。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老杨买到一大把蔫头耷脑的花瓶菜,但就是这把菜,在当时也是非常珍贵的。当老杨带着这把不甚新鲜的菜再次走进大师家门时,关夫人的眼中写满了感动,刚经历过“文革”磨难的大师夫妇,从这小小的一把青菜中体会到一份朴素的尊重。
大师夫人招呼老杨进屋坐,倒上一杯热茶,回屋唤出关良大师,并告诉大师,“这位年轻人已来过多次,确是诚心之辈”。关良大师微微一笑,欣然提笔作画,宝玉掌灯晴雯补裘的情景跃然纸上,画毕大师郑重写上“金生同志属”。
老杨说,这幅《晴雯补裘图》肯定不是他的收藏中最昂贵的,却是他心里最珍贵的,因为这幅图是他和关良大师的一段缘,一份情。
【专家点评】
有望成热门藏品
字画鉴定专家周端先生说,关良擅长以简单的笔触刻画戏剧人物,其用笔机简,笔势风趣,质朴平易,所作不拘泥于对象的解剖、透视和比例,而是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传神写照,人物情态天真而幽默。十几年前曾在不少拍卖行拍出过好价钱,但由于很多人无法欣赏关良画作的“返老还童”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关良画作的市场行情。据了解,这幅《晴雯补裘图》的市场参考价约为人民币5万元左右。
我国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人物绘画一向以传神为极致,关良的独具风貌墨彩戏剧人物画是划时代的,他是一位超级大师,他的作品现在或许还不能被人理解,若干年后,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关良的作品有望成为热门收藏品。
【相关资料】
关良(1900-1986)广东番禺人,擅长油画、戏剧人物画,其戏剧人物画最具风格,影响最大。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这样评价关良“关良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师,也许他最早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理念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之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戏剧人物画”。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