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六朝大墓发掘结束 专家建议设立古墓博物馆

江宁六朝大墓发掘结束 专家建议设立古墓博物馆

江宁六朝大墓发掘结束 专家建议设立古墓博物馆

时间:2006-07-19 16:30:00 来源:

市场 >江宁六朝大墓发掘结束 专家建议设立古墓博物馆

  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江宁区上坊镇六朝大墓,经过考古人员六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已经顺利结束。昨日,发掘方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在该馆向记者展示了部分出土的文物。前来参观的著名考古学家、六朝史专家、南京大学蒋赞初教授对该大墓和出土的文物赞不绝口,他强烈呼吁尽快为这个全国首屈一指的六朝大墓建设博物馆。   这座六朝大墓位于江宁区上坊镇孙家坟,是去年12月22日江宁科学园在道路施工中发现的,南京市博物馆与江宁区博物馆组成考古队联合进行挖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今,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目前正在邀请专家并组织人员对墓葬进行科学测绘和摄影、对出土陶瓷器碎片进行拼对修复、对墓葬前部的排水沟进行局部解剖、对墓葬周边地区地下遗存进行详细勘探。   考古发掘表明:上坊六朝大墓为大型土坑竖穴砖室结构,墓坑内填土经过层层夯打形成,其上部设有三层牢固的碎石层用于防盗。墓葬由排水沟、长斜坡墓道、封门墙、石门、长甬道、前室、过道及后室构成,前、后二室左右均有对称的耳室、后室后壁有壁龛。墓坑长21.5米,宽14.4米,斜坡墓道残长10.05米,宽4.10-4.25米,砖室全长20.44米,宽10.66米,残高5.00米。墓葬前、后室为“四隅券进”式穹隆顶结构,甬道、过道、耳室均为券顶结构。前室顶部发现有巨型覆顶石,顶石内面雕有精美的神兽纹。前、后室四隅中部嵌有石质牛首形灯台。后室后部发现有三组六件石质虎首状棺座。   此墓早年曾遭严重盗掘,后室顶部坍塌,有一大盗洞,墓内满积淤土和扰土,棺木已腐,呈散状,几乎所有的随葬品都被盗扰者砸为碎片。尽管如此,墓内仍出土了瓷、陶、漆木、铜、金等不同质地的文物百余件。除大量铜钱外,其器类主要有青瓷牛形镇墓兽、青瓷羊、青瓷辟邪、青瓷堆塑罐、青瓷人物俑、青瓷罐、青瓷磨、青瓷筛、青瓷盏、青瓷坛、青瓷盘口壶、青瓷双领罐、青瓷仓、青瓷唾壶、青瓷鸡舍、青瓷熏、青瓷马车、金环、金冥钱、漆盘等等。从已经修复的部分青瓷器看,其中各类青瓷人物俑不仅釉色莹润剔透,而且造型多样,神态各异,在南京地区首次发现,十分珍贵。此外,考古人员还在墓葬左前方发现一处与墓葬同一时代的墓地建筑。尽管建筑遗迹主体大多在发掘前已遭破坏,但从其旁的灰坑和地层中仍出土了数量不少的砖瓦和人面纹瓦当。这些瓦当当面图案丰富,刻画传神,可与近年城内大行宫地区出土的同类瓦当相比美,这在六朝墓葬考古中也是第一次发现。   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大墓因曾经被盗掘,没有出土能够说明墓葬时代和墓主身份的确切材料,但是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及出土文物可以推断,墓葬时代为六朝早期的孙吴或西晋,而以孙吴的可能性最大,墓主身份推测为当时高等级贵族,很有可能是孙吴宗室。   在该墓发掘过程中,蒋赞初教授曾到现场实地研究,昨日他再次推断,这座大墓最有可能为东吴晚期,即孙晧(孙权之孙)时期,而且可以说是20世纪以来已经发掘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等级最高的六朝墓葬。蒋教授称,长江中下游地区至今一共发现上千座六朝墓葬,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先后发掘有五六百座六朝墓,令人痛心的是,至今一座都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而这座大墓在六朝墓中拥有众多的惟一,极具保护价值,因此应将这个大墓建成古墓博物馆进行原地展示。(信息来源:扬子晚报网 实习生戴诗卉、记者陈金山)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