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胆里藏四五运动底片
水瓶胆里藏四五运动底片
水瓶胆里藏四五运动底片
讲述背景
三十年前,作为回城知青、一线工人、武术和摄影爱好者,安哥亲历了那个动荡中开始解封的时代,并开始尝试用平民的视角记录身边世事,为广州这座城市留下一抹独特的个人记忆。
1976广州口述史,复活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24.2万多人死亡。本报近期将推出相关报道,诚征讲述人和线索。一经采用,支付线索费。
电话:020-87388888;传真:87373419;电邮:guangzhouxw@vip.sohu.com
记录人:本报记者 王海军
特约审稿:
陈登贵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原所长、现任业务指导
高宏的 广东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讲述人·安哥
著名摄影家,1947年生于大连,1949年到北京。1968年去云南做知青,1975年到广州做工人,1979年4月入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任摄影记者。曾出版摄影专著《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1976年确实是个转折点,我们开始慢慢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做梦也想不到中国会有今天这么强大。我29岁之前的那段青春岁月,对一生都有影响。
1979年,我转做摄影记者。虽然也天天在拍新闻,但更多时候把镜头对准了世俗生活。至于照片漂不漂亮,那是各花入各眼的事。最主要的是,用心灵观照世界。 ——安哥”
(旁白:安哥的故事听起来和他本人一样淡定从容。或许因了职业的缘故,这些故事又常常是充满了场景和色彩的。在一个潮湿多雨的午后,一个人和一代人青春的印迹,在淡淡的烟雾和黑白照片中一页页闪回。)
安哥:1976年初,我已经在广州做了几个月的工人。此时,社会已经不像文革初期那么狂热和紧张,常有北京的朋友过来传些小道消息,人与人之间也开始有了横向联系。而在此前,单位领导、班主任、甚至入党积极分子,都在盯着你的言谈举止,等政治运动一来,都可能对你拥有生杀大权。
习武
10岁那年成了“家长”
我关于这方面的可怕记忆从10岁时开始。那时我们全家还住在北京。一天晚上,我和弟弟打架,妈妈打我,我就气得跑出去,类似“离家出走”。天黑了,我听见妈妈到处找我。最终还是回去了,并做好了挨打的准备。但是,妈妈并没有打我,而是突然与父亲抱头痛哭,声音非常凄厉!我吓坏了,赶紧承认错误。但是,他们只是大哭,根本听不到我说什么。哭了好久,我妈说:不关你的事儿,快上床睡觉吧。然后,就擦着眼泪各自回房了。
没过多久,父母就被下放到海南一农场了。临走前,他们把我和弟弟从干部子弟学校转到了太保街小学。又找了一个老保姆。临走时,妈告诉我:“我们走了,你就是家长了”。
父母走后,我家也从门口有两个小石狮子的三间大北房搬到了一小间偏房。后墙外是个大煤堆,所以,墙上有大片湿黑的印迹。
有一天我去上学,经过机关大院的门口时见到贴在墙上的告示,我才知道:我妈被打成了右派,我爸被打成了右倾。
太保街小学与我原来就读的育才小学差距很大,是一所走读的平民小学,偏重扫盲性质。六年级的女同学就挺着怀孕的大肚子来上学的。我的班长叫刘玉兰,也是六年级毕业就嫁人了。我后来常见她一个人冒着漫天风雪,在胡同里拉板车。
我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他们差别挺大。我讲普通话,他们都讲最痞的北京话。那时,我大概长得也很漂亮,在育才小学时曾被选去给胡志明献过花。一些同学就经常戏弄我。一次放学,一群大孩子,跟在我身后唱电影《阿诗玛》的插曲“阿哥阿妹情谊长……”,还把我往那女孩身上推。我还手,就打起来,最后被从一个煤堆上摔倒再踢下来……我至今也没有看过电影《阿诗玛》。
因为老被欺负,我就想去学武。后来,在雍和宫附近,见到一个四合院门口挂着“中国国术社”的牌子,我探身进去,见一个老师傅,正在教武术,就拜他为师。每月交三块钱学费。我师傅叫陈子江,我后来才知道,他是当时中国武林的形意拳高手。
入团
掏遍东城所有胡同大粪
上初中后,入团成了大问题。我父母都是老革命,我又是家中老大,当然要争取入团。初二时,我递了入团申请书。但团支部说我还没跟右派家庭划清界限。上高中时,学校组织学习时传祥,参加掏粪劳动。我为了改造思想、与右派家庭划清界限,乒乓球也不打了,武术也不练了,全心全意地掏大粪。不仅参与学校组织的,还利用节假日去东城区清洁队跟班干。每天一干就是八小时。
掏大粪也有规矩:走进一个院子,要把吊桶往门坎上顿一个尿印儿,告诉其他师傅:这院有人掏了。进厕所以前,先要咳一声,免得人家解手的大姑娘、小媳妇措手不及。走以前要把茅坑扫干净,免得住户有意见。背粪桶也很有讲究:粪桶里的屎尿很容易与步子频率产生共振。走得不好,它们就“轰”地一声冲上天空,“哗”地一下灌进脖领,然后顺着脊梁沟流到腰际,被裤带截住形成凉凉的一汪……
时间长了,我差不多掏遍了东城所有的胡同,一二百斤的大粪桶,我腿一别,腰一拧,就上肩了。一年后,掏粪队的师傅们给学校写了封信,说我劳动积极、改造思想很刻苦,够团员标准。团支部大会通过决定,吸收我入团。然后,学校团委书记找我谈话,劈头就是:“你不老实!还没把你母亲的右派言行交代清楚!”
回家后,我按组织要求,追问我妈,让她坦白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言行……我妈哭了,我也哭了。
后来,我父母单位党委办公室给学校打了电话,我才入了团。
下放
到云南的首批北京知青
那些日子里,我所感到的恐怖,永远是最可怕的。1966年,高三了,但是,我已放弃考大学了。因为,对学校里的这些政治气氛感到厌倦了。
不过,很快,所有人都放弃高考了,因为,文革开始了。学校里开始抓反革命,出身好的斗出身不好的,也开始斗老师。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红卫兵。没几天,班里开班会,一个少将的儿子骂我一个出身不好的朋友是“狗崽子”。我就和他拍着桌子对骂:“你是什么崽子?……”。几个要好的同学觉得我惹了大祸,继续呆在学校太危险,就到学校开了证明,当晚,我们四个就坐火车离开北京,参加“大串联”去了。
先到天津,然后去南京、上海、南昌、武汉。坐火车免费,到各地都有人招待,对我们很客气。我们其实也没什么明确的目的,到各地看看玩玩,散发一页页写着“语录”、“造反”的传单,就算革命了。
“串联”回来后,学校里还是停课。我也无意“革命”,就接着到地坛练了一年的武。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我背着家人报了名,和其他知青一起共55人,成为首批下放到云南的北京知青。
批斗
裸体洗澡小伙看呆了
1968年2月,到了昆明。当时《云南日报》发表文章,欢迎毛主席身边的红卫兵。为此,昆明的两个造反派还停止了武斗。即便如此,晚上的昆明还是到处枪声。
从昆明再坐三四天的车,到达目的地景洪市勐龙镇。真是漂亮!蓝天白云,大片的原始森林。恰逢甘蔗丰收,勐龙河上五米多高的大水车,嘎吱嘎吱地榨蔗糖,日夜不停。其时,各种政治运动还没到这里,少数民族还没户口,也不交公粮,对待我们更是热情友好。
我们的工作是烧山种田。把树木砍倒后,全队人坐在操场上,身边放着装满水的面盆和水桶,以防烧着我们的茅草房。顿时,整个山干柴爆裂,烈焰冲天,真是壮观……
日子很艰苦,但大家过得很高兴。但是,一年后,更多的知青,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的,先后来到,政治运动也到这里了。农场开始分为两个派别,我们都被要求“站队划线”。
一次总场开批斗会,各生产队都把本队的“炮派”“走资派”等集中起来,戴了高帽,挂了牌子,每人一个破盆敲着。由造反派带领我们喊着口号排队去大勐龙。走到桥上,一傣族小伙正在河里洗澡。见到我们的队伍,两腿一夹,赤身裸体站着看呆了。当时,傣族不论男女都是公开在外裸浴的。
我们55个北京知青也终于被戴上了“路线错误”的帽子,被要求分散到其它农场。分手时突然大家都哭起来。我也觉得喉咙很痒,但又觉得,我不是在哭,而是在嚎,像狼一样地嚎。那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哭。
气氛越来越紧张,斗争越来越激烈。同来的北京知青中有一个叫凌瑜的同学,家里是右派,在这里又被加上“路线觉悟不高”的帽子,思想压力大,干活特拼命,终于病倒了。还坚持不下山。次日早上就昏迷了。我和同学步行十多公里,抬他到分场,再转拖拉机走十多公里,到总场治疗。但没过几天就死了。
生活更加艰苦。二百多人的农场,每顿炒菜只放一酒盅的油。只有到国庆、春节,每人才能吃上一碗猪肉。但次日一早,厕所前开始排长队,男厕女厕拉稀声此起彼伏……肠胃不适应了。
一晃就是好几年。一帮远离家乡的男男女女,——尤其是我们之后过来的那一批,很多都没怎么读过书,脑子也很单纯,闹出的故事越来越多。常常听说某某打胎了,某某又在厕所看见死孩子了。前几年大热的一部电视剧《孽债》,讲的就是我们那时候的事。
回城
和街道老太太过组织生活
1974年,我父亲被从江西五七干校派到广州搞侨务工作。根据当时的政策,身边没子女的可以申请一个回城。1975年1月,我终于离开了生活7年的西双版纳。到昆明后,行李、自行车等全不要了,买了一张机票直飞广州。实在是一天都不想再呆了!
我对广州的印象很好。城市干净整洁,农林下路两侧都是高大的白玉兰,开花时,满大街都是清香。那些西关人家,虽都是小门小户,但个顶个的整洁。清洁工洗马路,都是用刷子刷。虽然文革还没结束,但这里已经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横向联系,不再是靠组织一层一层地单向领导了。
父亲长期在汕头蹲点,家里就我一个人。我没有工作,没事就和一帮街道老太太过组织生活,帮她们整理点资料。还委托父亲战友的孩子帮我从中大借书,巴尔扎克、雨果等世界名著,都能借来偷偷地看。
还有机会和朋友去越秀山体育场看足球赛,尤其是有容志行、古广明、何佳的比赛,我们都去看。他们的球踢得既聪明又漂亮,比现在的好看。我记得好像是1975年,刚在前一年拿了世界杯冠军的德国队来,被广东队赢了。让广州的球迷“疯”了好长时间。
1975年下半年,我被分到南石头一家研究所的工厂做修理工。不久,被办公室抽调去宣传批邓。经过这么多年折腾,我已经有了独立意识。就在墙报上将邓小平的言论与“四人帮”的一一对比列出来。很多人看见都冲我笑,知道我“不怀好意”。但也没人说什么。
会友
水瓶胆里藏四五运动底片
到了1976年,广州的高压政治空气更淡了。常有朋友从北京过来,转道去香港或云南,总能带来一些小道消息。四五运动,我们都听说了,但广州没见什么动静。两个月后,两位北京的朋友先后来访,先是薛永康,他是著名摄影家薛子江的儿子,我们小时候在一个大院玩。后来又有粘伟强,是印尼归侨子弟。他们当时来广州探亲。就把一包底片交给我,全是他们拍的关于四五运动的。北京查得很紧,他们说,偷偷把底片藏在暖水瓶胆里才保存下来。正好我在家里装了一个三个来平米的暗房。他们走后,我就在家偷偷冲洗,有几十张,记录了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情况。我看了并没觉得害怕。当时想,时代潮流改变是阻挡不了了!后来,薛、粘两人将照片取走,1978年,在香港的杂志上发表了一期专刊。
这一年,我还跟着朋友去拜访了蔡俊三。他也是著名摄影家,当时快九十岁了。在他家里,可以翻看很多香港的摄影杂志。这在当时的内地,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国内报纸上的照片都是“假、大、空”“为政治服务”的。看到陈复礼、简庆福等香港沙龙摄影家们的作品,真是耳目一新。
练武
四处找同道中人比试
广州和香港有一种天然的联系。1976年,还有很多人偷渡香港。珠江上,到处是拿着(篮)球胆练游泳的人。都是打着响应毛主席“到大江大河里去”的口号。但大家都知道,其中很多人是为了练习偷渡到香港。
除游泳外,也有很多人练习搏击。我由于早年练过武,就通过父亲战友的孩子,找到一个叫袁百旺的师傅,学习搏击。我们一般在越秀山、荔湾湖练,也到过新滘乡下。一帮人对打,后来嫌不过瘾,就去找别的圈子比试。那时大家纯粹是以武会友,并没有聚众打架。
一次,我们这帮人约了另外一帮人,在荔湾湖比试,都是单打独斗,完全没护具的。我就在旁边拍照,打得很激烈,其中一个鼻子被打出血了,衣服都撕破了。我就抓拍了一张照片。刚拍完,就有人喊:“警察来了!”呼啦一下,我们全散了。跑到公共汽车站,两个交手的还边抹鼻血边握手:“下次再打!”
我们这边还好,对方那个圈子里就有很多人偷渡到香港,还听说有些人偷渡不成被抓了。我拍的那张照片,成为那个特殊年代的一种记忆。现在回头看,那时有那么多年轻人练武,一方面固然是想强身健体,偷渡香港,同时,也是因为日益厌倦了高压的政治话语。(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