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样板

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样板

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样板

时间:2006-07-15 16:16:00 来源:

市场 >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样板

  国画《红岩》是新金陵画派素称四老之一的钱松岩先生所作。1960年,钱老与傅抱石等一行人在二万三千里写生途中,路经重庆红岩村,根据当时的速写,几经构思,几易其稿,最终完成这幅歌颂革命纪念地的力作。它的诞生,是钱老山水画创作从旧到新,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新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经典作品之一,曾在中国美术界产生过巨大反响,从而成为钱老的“标志性”作品。华君武称它为“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样榜”。 钱老在创作这幅国画时,首次将传统山水画创作中的感情投入,从以个人感情为主导或瞬间情绪发挥左右笔墨为主,转化为和时代、社会相戚相关的博大情怀,作超越自我式的投入,并表现在构思、构图、笔墨技巧及色彩处理等一系列美学问题的思考上,而不是忠实写生,也不是无限夸张或过分拔高。据钱老在《创作〈红岩〉点滴》一文中介绍:“该画从1960年到1962年其间经过数十次的修改,但始终为生活现象所束缚,不敢有浪漫主义。”他最先创作的《红岩》,画面因拘泥于现实场景(如近景的黄角树、芭蕉、岩石等)而显得色彩黯淡,红得不透,而且大树、山石的手法还较传统。纪念馆虽已置于顶端,但并未高扬,倒有陷于芭蕉、杂树之中的感觉。岩石虽已想到画成红色,但因其面积太小而分量不够,色彩亦不纯。更由于芭蕉的绿色干扰,使画面显得有些俗气。后经反复修改重画,成形的作品左下角仍有一株喧宾夺主的大黄角树。从上述3幅未定稿的作品看,画家虽以白描法变绿色芭蕉为白色,并缩小了黄角树的地盘,但画面效果仍然不佳。 后来钱老大胆地去掉近景压角的黄角树(当地确有其树),让岩石大片露在前面,加大红色的面积,更干脆用朱砂画石,画面红而沉稳,一片升腾之气托住顶端的纪念馆,给人以崇高之感。又将建筑物旁的几棵小树改成一株大柏树,郁郁葱葱,象征着革命力量的蓬勃发展,视角上突出了主体部分的分量(黑树),也解决了色彩的基调(以黑配红,间以白芭蕉,色彩不俗)。这里,画家用夸张的红色岩石象征革命传统,使其获得了鲜明的主题。作品被认为是体现革命浪漫主义的成功典范。 国画《红岩》的成功之处概括起来,一是构图极其单纯凝练,直点主题无杂芜之物干扰。平面分割式的版块结构,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二是色彩上大胆变革,实现了“随意赋采”而强化立意所需色并推至极致,既深化了主题,也因合理搭配邻近色而凸现强烈的美感。1962年10月,该画正式面世,各报刊杂志争相发表。钱松岩应约多次复制,而声名也因此远播。(信息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张治云)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