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 艺术靠自己修行
朱铭: 艺术靠自己修行
朱铭: 艺术靠自己修行
时间:2006-07-15 16:01:00 来源:
市场
>朱铭: 艺术靠自己修行
 |
台湾著名雕塑家朱铭来港数天,吸引了本港媒体的踊跃报道。昨天于艺术中心举行的“朱铭美学观──与艺术家对谈”讲座,不仅约三百个座位座无虚席,更有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可见只要有出色的艺术家与创作,便不愁没有爱好艺术的人。
朱铭与观众分享了他从艺五十年最珍贵的创作心得,即艺术修行的重要性,这是他领悟出来的艺术精神与内涵。在人人强调学习的世代里,朱铭则要艺术家们忘掉学习。“学习都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只是一个认识别人的过程,但人家那么多好东西,不是自己的,没用。学习是获得,修行是忘掉。记得越多越糟糕越复杂。有一句说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修行是一种态度,不是宗教,由于艺术家需要创新,便要了解自己的想法脾性,要有天下找不到第二个我的追求。”
忘掉学习 忘掉过去
他举例说明道,画家画得不错,可能像高更,又有点马蒂斯的影子,却没有自己。爱因斯坦能写出相对论,但他的老师便不会了。佛陀还是一位太子时,他可以在宫殿内请大法师来教导,偏偏他要到外面苦修,在宫殿内修得再好也只是一名印度教徒,没法领悟出佛教精神。朱铭觉得学习只能是技术问题,但技术与艺术差别非常大,例如象牙球雕刻,便是民间技艺。
现年七十岁的朱铭,希望人们在创作时要放下杂念,忘掉别人的东西,却不会丢掉智能,清空出头脑,便可脱胎换骨。这是一种心理建设,每天去想,提出主张,日子久了,便能建立自我,要认为:“我最重要!”但他在回答现场一些学生的问题时补充说,还是要在学院学习,但在学校的几年,连基本功也学不够,而是让自己自由发展,了解自己哪一样能力最突出,由此开始,所以,学校只是初步。
现场观众在提问时,很想了解他新的题材“人间系列”的内容。朱铭从头介绍他的创作历程说,他最初是跟随传统雕刻家杨英风学习,老师第一句跟朱铭说的话便是:“千万不要学我!”
朱铭早期的作品是“乡土系列”,雕刻一些水牛等作品,推出时甚受欢迎,但他已决定忘掉过去。那时老师看他身体较弱,建议他学习太极拳,学了后他整天想著太极,后来便创作了“太极系列”,但太极毕竟是八百年前的文化,有一定的架式、动态,创作时没有自由,包袱也大。结果他转而创作“人间系列”,自认为是很聪明的题材,因为这个系列是记录社会上点点滴滴,无论是人们排队、和尚、军人、辣妹、三姑六婆等人生百态都可以。例如作品“裙子”,用木雕配以鲜亮的色泽,展现时下女孩子穿上超迷你短裙子的样子。朱铭说,他刻意用没有调和的色彩,看似不懂得用色,这是故意去展现作品的时代感。
“人间系列”刻画人生百态
尽管朱铭时常提著要忘掉以前的东西,但他却强调传统的重要。“很多人忽略传统,这是我们祖先的财富,怎可以中国人的精神也搞不清楚,不懂得的话是很可惜的。因此我也要学写诗、写对联、写书法,与祖先接轨。现时不少年轻人错误地崇拜西方艺术,了解西方是必要的,但最重要自己是中国人,拿不出中国精神,很难打动人的心。”朱铭说。不过,他强调他所说的传统,是指精神上,无形的东西,而不是技术上的传统。
中国人要拿出中国精神
昨日出席的听众不少是本港艺术界人士,也有许多学生,他们都积极提问,朱铭有些问题答得很详细,例如有关创作的内容,但有些人问他如何提高艺术家的地位,怎样发展艺术教育,朱铭便只能说:“这对我来说是外行,艺术家还是管创作了。”
就算是有人问他展览对创作的重要性,他也是说:“我只会雕刻,其它都不管。”现场甚至有一名观众拿自己的作品给朱铭看,要朱铭批评一下,朱铭便为难地说:“时间可能不够,我们私下解决吧。”
此外,他在讲座上又以幻灯片及光盘介绍他的作品及创作过程。朱铭昨日结束讲座后随即赶往机场飞回台湾。(信息来源:香港大公报 记者洪捷报道)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