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藏品展盘活一所学校
一次藏品展盘活一所学校
一次藏品展盘活一所学校
山西朔州收藏家张庆曾经有点后悔,10多年收藏了大小500多尊价格昂贵的金、铜佛像,从不感到缺钱;可当自己创办的飞翔学校急需再投入时,资金却陷入了困境。但富有喜剧色彩的是,还是这些让他有些后悔的佛像,在学校面临关门时,又给他带来了好运。
日前,和记者谈到收藏佛像的意外收获,神情冷峻的张庆不禁露出了笑容:“最近几乎所有当地的银行都愿意贷款给我,我不需要了。又不是免息,我要那么多资金放在账上干嘛?”
谈到得意处,不善言辞的张庆忍不住又拿出了一份红头文件给记者看,那是一份《朔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纪要的通知》。文件显示,学校的扩建计划获得了朔州市政府部门的认可。
张庆说,扩建的飞翔学校今年秋季可以全面竣工。学校占地260亩,建筑面积有11万平方米,能容纳5000名学生,一下子将成为朔州市中小学校的龙头老大。
而在2004年7月,飞翔学校面临关门。
一次佛像展赢得无形资产
张庆告诉记者,两年前的那个夏天,是他人生的另一次低谷,比之前3年和人合资办厂被骗500万元的感觉还要差:他一手创办的飞翔学校在1999年开办时就能招800人,而到2004年上学期,学生只剩200多人了。
就在心灰意冷之时,张庆收到了“五台山首届国际佛教艺术节”组委会的邀请函。当时张庆正焦头烂额往返于太原、朔州各大银行跑贷款,价值2000多万元的500多尊从北魏到民国的金、铜佛像,张庆都无心亲自护送,就委托山西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许若军和学校的两名老师把他珍惜如命的宝贝一车拉到了五台山。
8月25日,开幕的第2天,会场传来好消息,张庆的500多尊佛像在海内外游客中引起了轰动。除了独特和量多,佛像中竟然有一些国宝级的珍品。一下子,张庆成了名人,很长时间里,他和他的飞翔学校几乎天天有媒体记者追踪。朔州市领导还亲自出面,邀请张庆在朔州举办展览。朔州人都对这个没念过书的人刮目相看。
银行弃儿变为银行红人
“他们以为我只是个没念多少书的生意人,没想到我还这么热爱文化。至少,大家都相信我办学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了却自己的心愿。”
此前,学校需要发展壮大,但银行都不愿贷款。张庆说,佛像展之前,他跑了将近1年贷款,费用花了不少,结果一分钱也没贷到。而佛像展之后,他基本不用花钱,几乎当地所有银行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朔州工商银行信贷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银行贷款都很规范,靠领导批条不管用了。给张庆贷款银行都不怕,因为他贷款是用来建学校,风险不是太大。从收藏那么多佛像可以看出张庆的人生理念,他也算是先富起来的人,但他生活俭朴,没拿钱奢侈挥霍,而是用来经营精神家园,贷款不会是搞诈骗。关键是,他有那么多固定资产,特别是有那么多珍宝级的佛像,到时扣押拍卖了,也不怕贷款收不回。
有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市领导和有关政府部门在征地、规划方面对张庆的飞翔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银行更是一路绿灯。截止目前,张庆已经贷到了2500万元低息贷款,他的学校从2005年后就进入了良性循环,建起了一流的教室和实验室,招聘到了高水平的老师,学生又蜂拥而至,目前已经有1400多人。
收藏佛像找到快乐
张庆说,他喜欢收藏佛像,主要是喜欢佛学的一些理念。因为没念多少书,自己赚了钱之后生活得并不很开心,而近10多年来的佛像收藏给了他快乐和精神支柱,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促使他在富裕后想为社会做点善事。
作为当年“黑五类”中的教师子弟,张庆12岁时就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他少年时代就出外打零工,烧过锅炉,挖过煤炭,搞过运输,当过包工头,办过公司,甚至当过煤矿的副矿长和国营公司的经理。但没上过几年学一直是他心中的痛。他发誓,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自己办个学校,弥补终生的遗憾,也了却父亲的遗愿。
张庆说,感谢收藏,让他找到了人生真正的快乐。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笑脸,自己就特别幸福,仿佛是他们在替自己圆当年缺失的梦。如果没有收藏佛像这个爱好,自己和其他没文化的暴发户没什么区别,钱越多,人越空虚。
观念显得“落伍”的张庆说,自己养成了“不欠债来穷也得”的习惯,总感觉欠银行的钱不舒服。要是谁愿意收购自己的佛像,为了学校的孩子们,愿意低价忍痛割爱。
当地收藏人士评价一向有经济头脑的张庆此举不明智:银行又不找你逼债?你急啥?就算卖,过些年不知要涨多少倍!
但许若军告诉记者,张庆一直遗憾自己没文化,但现在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可,张庆是个大文化人,他在收藏佛像中已经悟透了大文化的精髓。(信息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记者曹怀宇)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