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不寻常的布告

一份不寻常的布告

一份不寻常的布告

时间:2006-07-06 17:08:00 来源:

市场 >一份不寻常的布告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渡过金沙江后进入四川西部大凉山彝族地区。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因国民党政府、地方军阀以及奴隶主的压迫,致使其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极其贫困。而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又使彝族人对汉人产生了极大的猜疑和敌视。为了顺利通过彝民聚居区域,中共中央以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这份布告为纸质,油印,长36.5厘米、宽36厘米,1951年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拨交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布告向彝族群众宣传了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宗旨,阐明了共产党红军与国民党“官兵”的不同,“尊重夷人风俗,不动一丝一粟”,希望彝族人民和红军联合起来,“共把军阀驱逐,夷族管理夷族,再不受人欺辱。” 以刘伯承为首的红军先遣队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彝族人民不了解红军部队时,战士们被劫去器材和枪支,还被剥光了衣裤。但他们毫无怨言,坚决不动武,以实际行动取得了彝族同胞特别是部落首领的信任。彝族咕基家首领小叶丹愿与刘伯承杀鸡饮血,结为盟友。刘伯承欣然同意。他深知少数民族有拜天地、行盟誓的习俗。结盟仪式完毕后,小叶丹派人给先遣队带路,并护送后续部队安全通过彝族地区。事后,毛泽东幽默地问起刘伯承:“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服,你怎么一下就说服了小叶丹呢?” 刘伯承谦虚地说:“主要是我们严格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 这份布告在长征途中为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坚持北上抗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也为突破天险大渡河,争得了可贵的时间。(信息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李翠屏)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