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木刻水印”复活

扬州“木刻水印”复活

扬州“木刻水印”复活

时间:2006-07-04 16:45:00 来源:

市场 >扬州“木刻水印”复活

形状、颜色各异的精致饾版
刚刚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又恢复一项传统工艺,3日,扬州雕版印刷的“大本营”广陵古籍刻印社传出消息,已经“丢失”100多年的“木刻水印”技艺在该社正式恢复。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张永林副社长3日介绍,“木刻水印”业内也称饾版印刷,出现于明末清初,是传统雕版印刷技术的一次创新。所谓“饾版”就是把一幅画的画面分成若干块大小不等、各自为画面的版面,分别制成不同颜色的雕版,逐块拼印在一张宣纸的不同部位,即成为整幅图画。扬州文博专家介绍,明末清初国内仅有的几个掌握这一技艺的城市里,扬州的“木刻水印”又尤以细如发丝的雕刻工艺和印制出质感的“凸花”技术名噪一时,目前国内尚零星留存这一技艺,诞生于扬州雕版印刷这一肥沃土壤中的水印技艺必将进一步推动这一古老工艺日臻完美。张永林告诉记者,为重拾这一雕版技艺,从2000年起,该社组织数十位工艺师潜心研制,雕刻饾版。此次他们刻印的《北平笺谱》,内有人物、花鸟、山水画笺300余幅,都出自名家之手,按照这些画笺的原貌,五六十人用了6年时间刻了数千块饾版,一幅画多的就有几十块版子。这些版子颜色不一,花纹各异,细如发丝,高低层次分明,印制出来的水印画触摸有凹凸感,令人叹为观止。记者了解到,和精巧艰辛的雕刻工艺一样,其“印刷”的难度之高同样令人惊叹。因为一幅图画有多种颜色,一种颜色也有层次感,具体印刷的时候,哪些地方用力重,哪些地方用力轻,哪些地方需要“过渡”一下,功夫全在“手”上,业内有一句话,印刷师傅操作时间长了,自己也就成了“画家”。记者了解到,因为工艺复杂,“成本”昂贵,每本六七十页、一套6本的《北平笺谱》木刻水印本,售价高达十多万元。(信息来源:扬子晚报网 陈咏)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