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里寻墨书瓷底
泥里寻墨书瓷底
泥里寻墨书瓷底
我和唐宋人墨书的最近距离仅限于在浙博和上博将头撞在展柜玻璃上的那几次。最多就是托在手心上的几页宋版,但那算不上是墨书,只是精美的印刷品。
有次在路边拾到了有墨书的宋影青碗底,稀奇得不得了。想想那是宋代人用毛笔写上去的,真是让人激动。那时正醉心于古墨,知道明墨的珍贵,而宋墨则是在梦中把玩的东西。据说杭州有一个收藏歙砚的人有半块宋墨,但已经是变质坚硬如石了。
经过千年未见明显褪色的瓷底墨书令人震撼的还有书法。书写的人并不是什么书法名家,而可能只是一般的工匠,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书写流畅、自然,充满了生命力。我以为它和魏碑一样,就审美而言,是天真烂漫的。有些又很接近宋四家的笔风,极具传统功力。
还有一些保留了唐书的风格,但因为肯定了它出现在宋瓷上,唐宋书法过渡的研究价值就不言而喻了。据我所知,其中最上档次的要算是杭州贾似道府旧址出土的书写“贾”字的几个酱瓶了,但他同样应该是工匠执笔的。
后来我才发现这类瓷片极多,特别多见于宋影青瓷。普通收藏者对此也是不屑一顾的,更不必说是大收藏家了。而我依然以此为乐,乐陶陶地收集到有“甲、丁、张、沈石”等墨书宋瓷底。低头确实不是坏事,最后我走路时遇到了唐人墨书瓷底。
在光滑规整的玉璧形底上,左右可见书写了“江”和“邑”两字。那是晋唐人的法度,是后人无法企及的。两字墨书明显要比宋瓷墨书小一些,但秀逸天然。
宣纸和古墨是天然佳配,而当今好墨难求,酷爱书法的我有些不敢在宣纸上落墨了。面对从泥土中捡来的唐宋墨书,我始终满怀虔诚。(信息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鲍强/浙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