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成为拍卖业最快增长点
中国当代艺术成为拍卖业最快增长点
中国当代艺术成为拍卖业最快增长点
进入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品不断刷新其拍卖纪录,以日新的姿态进入收藏者的视野:从年初批评家联手京城拍卖行举办“中国首届艺术年鉴展”随即拍卖,至3月份首次凭借纽约苏富比在国际舞台成功亮相,4月、5月香港拍出逾4亿元港币,6月3日起北京4家公司精彩上演北京拍卖周——上半年总成交额已经创纪录的接近10亿元人民币。而春季尚待开拍的还有北京、巴黎、伦敦等地的多家拍卖公司。所有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中国当代艺术正在成为拍卖业最快的增长点,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
中国当代艺术≠当代中国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概念正在不断地被讨论并充满着争议。或许我们无法弄清,只能有一个粗略的共识。仅从部门设置及图录上印制的名称来看,内地称之为“油画雕塑”居多,香港以“20世纪中国艺术”呼之,台湾则概称为“华人西画及雕塑”。显然,这个概念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艺术传入中国起,便同“美术”“艺术”一般被不断地争论,无法也没有得到一个科学的限定。
由于中国当代艺术在1979年以前相对独立于外的特殊性,我们在谈论它的分类的时候,无可避免的具有交叉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国内外有着不是很严格的区分:在大陆,包含了民国艺术家创作的老油画、通常称为“红色经典”的主题性绘画等。在海外,则更多指的是具有前卫性、1979年以后的油画、雕塑、摄影、装置等作品。显然,这里指的主要是后者的概念。
从拍卖类别上看,内地的拍卖行几乎均设有“红色经典”主题,华辰2005年秋拍甚至做过一个“历史的主题”专场,涵盖油画、版画、雕塑等。苏富比、佳士得等海外公司则不选取此类作品。台湾一两家公司有一点,然而数量少,但也无重要作品。除此之外,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和内地的一些拍卖公司在选件上几乎没有差异性,无非是数量更为精少。也即是说,现在的情况基本上是,传统拍卖题材上,内地的拍卖公司与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等在竞争,买家主要是海内外华人;当代性作品,中国大陆和苏富比、佳士得在全球竞争,买家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简言之,中国当代艺术并非当代中国艺术之全部,后者涵盖更广,包含古典、写实一类,甚至中国画等。然而,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目前所受到的关注在当代中国艺术中最为突出,无论是学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
写实主义VS中国当代
从拍卖市场来看,2005年是写实类作品价格井喷的一年。这一年,靳尚谊的《小提琴手》、忻东旺的《早点》、艾轩的《二月的午后》、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进城三》分别以363万元、225.5万元、363万元、418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画家各自拍卖的纪录。而王沂东的新作《深山里的太阳》更是拍出506万元的高价。
进入2006年,写实主义作品同样价格不菲:王沂东《新娘》487.6万元、《醉新郎》418万元、《初雪》341万元,靳尚谊《藏女》429万元,艾轩《白光慢慢滑落》313.5万元、《凝视》341万元、《鸽子飞离分水岭》487.6万元……但从价格上来说,写实绘画并不如人们之前想象的那样价格陡然回落。然而,市场毕竟发生了调整:靳尚谊、杨飞云等名家作品同样流标,一般性的写生、应酬之作不被认可,名家名作则价格坚挺。以杨飞云为例,在发生多幅小尺寸作品流标的同时,其重要代表作《那时我们正年轻》却以385万元创下画家个人作品的纪录。何多苓的作品价位也徘徊不前,华辰推出的画家力作《空间》同样以220万元创下画家的拍卖纪录。
相较而言,中国当代艺术正以昂然的姿态,价格迅速飙升。在纽约、香港,岳敏君《迷惑的春天》511万元、《狮子》467万元,徐冰的《鸟》337万元,张洹《和平钟》337万元,张晓刚《血缘:同志NO.120》809万元,方力钧《No.8》345万元,《中国地图》188万元……在大陆,曾梵志《面具》275万元、王广义《大批判——耐克》330万元、张晓刚《戴红领巾的女孩》385万元、周春芽《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丽》253万元……价格上来说,大陆丝毫不让海外。中国当代艺术在海内外先后创下新高,备受瞩目,气势也一举压倒写实等门类,虽然后者价格同样在攀升。
中国当代艺术迅速受到青睐,究其根本,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中国当代艺术具有鲜明个性,充满活力。很多因油画出名的艺术家并非科班出身,如,蔡国强舞台设计出身,其作品视野开阔,极富智慧,无论哪种文化的观者背景均可轻快入其中。他的《于埃及所作的计划:天空中的人、鹰与眼睛——看人形风筝的群鹰》拍出736.9万元的高价,艺术家以其想象力,把行为、设计多种手段融合于一,最终创造出具有传统意境,却又时尚非常的“新屏风”。徐冰的《析世鉴——天书》,借助把版画“复数性”与“印痕”的特点进行当代的转换,一面世便震动艺术界。之后,《鬼打墙》、《新英文书法》等,无不展示着艺术家的智慧与才情。同样具有才华的当代艺术家,还有吕胜中、黄永砯、谷文达、艾未未、隋建国等。而新锐的一代也初绽头角,俨然有出蓝之势。
其次,外在力量的操纵。1990年纽约《时代周刊》曾经刊发过一期中国当代艺术专号,实际上是按照操作前苏联先锋艺术的模式来操作中国当代艺术。至后来,有香港汉雅轩、少励画廊等不断推动中国前卫艺术。与此同时,瑞士人乌利·希克等藏家开始大量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希克并通过其好友、著名策展人塞曼,把中国当代艺术推荐给威尼斯双年展,从而引起国际艺术界的广泛重视。当然,中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成长,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中国艺术即便从“钱景”来看也极为让人期待,未来成熟且具艺术修养的实业家会有一部分进入。而一些优秀的当代作品早已被海外买走,中国将会如买回古代艺术品一般购回中国当代艺术。
身处一个时代,想要辨明哪种艺术才是既属于这个时代,同时又属于所有时代,是困难的。然而,有一点却日渐明晰:我们正处在一个当口,一个很可能产生我们自己时代大师的当口。上世纪80年代,我国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华人买家依靠其经济实力,推动了中国学院写实的艺术市场。至90年代初,中国经济再次腾飞,大陆的新贵也尾随而动,学院写实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至今仍然如日中天。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海外实力,方始存活并发展至今。在中国经济进一步成长的21世纪第一个十年,新的买家开始介入当代中国艺术的收藏,写实画派与当代艺术均是不错选项。除此之外,中国已然初步具备一个完整的体质:“美术学院——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媒体——画廊——拍卖行——收藏家——美术馆。”时下市场当红的艺术家几乎都是靠旧有的美院、美协、美展系统培养出来的,下一轮将是靠画廊、批评家、收藏家等力量来推动,这是我们的机遇所在,也是成就梦想的所在——以中国的力量来推出中国新时代的大艺术家。
就官方而言,近年也开始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2002年文化部首次正式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2003年文化部以范迪安、侯瀚如、科嘉比为策展人,于德国海德堡举办“生活在此时”展览,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在海外举办当代艺术展。一系列的官方当代艺术展览也随即展开,中国当代艺术正以全新的姿态得到支持,从而更从容地迎接新的挑战、新的发展。
独辟己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之抉择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日渐灼热化,在价格日高的市场行情下,不管实力如何,如欲下一轮收藏获得成功,均需剑走巧锋,寻得蹊径,从而获得成功。
首先,关注当代美术史上占有位置的作品。此类作品对于学术储备良好、资金雄厚的公私美术馆、收藏家、基金会尤为适宜。
这其中以参加重要展览、重要美术史著述的作品为主。当然,由于相当一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公立机构收藏,一些艺术家只能收藏他们特定时期的作品。但中国的公立美术馆自1979年以来在当代性作品收藏方面存在重要的缺失,也给了私人藏家以巨大的机遇。实际上,从去年春拍开始,北京等地的一些新老藏家已经开始着手此类收藏,市场的迅速成长已经证明他们业已获得初步成功,其中收藏丰富者已然在谋划成立私人美术馆。
随着王璜生、范迪安等著名策展人、评论家开始主掌广东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国内重要美术机构,官方对当代艺术的收藏正在加强。或许,这给藏家带来压力与竞争,但从宏观角度看,恰恰值得庆贺——当代艺术在国家文化战略的分量上正在加重,藏家既有藏品也无形升值。艺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财产,他们的归宿最终也是回归大众——美术馆。
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且后者远重于前者:一是要有实力,二是要有精干的顾问团队。建议这个团队由不同身份的人员组成,包括策展人、美术史家、美术馆馆长、大学老师、投资顾问、在校学生各一名,听取各方意见。
其次,关注年轻一代新锐艺术家的作品。也就是明天的徐冰、蔡国强、方力钧、刘小东、曾梵志。
曾梵志的《面具》今年6月3日在北京华辰以275万元为藏家拍得,创下画家全球拍卖纪录。这一价格已非一般藏家所能接受,且目前趋势是画价将进一步上扬。那么,爱好艺术、乐于收藏却不见得有此实力者,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去发现、发掘新的价格尚低的“曾梵志”——不同实力有不同的玩法,关注新的艺术家,推出你的刘小东、曾梵志。5年到10年后,别人买你的眼光,会更精彩,更有成就感。
选取的标准一般还是从美术学院着手。虽然似乎学院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然而,无论如何,在中国,学院是艺术资讯最为发达的地方,美术学院的学生接受扎实的技法训练,不断地参观展览、交流、讨论。他们充分利用着或显陈旧的固有体系,在毕业后,甚至学习中,努力破茧化蝶,以期建立其个人判断,求得风格初成。中国有大量的美术学院,后起之秀源源不断,择其嘉者可也。
需要注意的是,你选的画(或当代艺术作品)要喜欢,这是所有收藏的前提。如若以市场体现他们的价值,需要在5年后。这5年是你给艺术家做工作的5年:出画册、做展览、推介给重要的策展人、学术机构。如果纯粹爱好,又欲升值,而自身工作繁忙脱不开,就在重要学术性展览中挑选艺术家,如上海双年展、成都双年展等。也可跟随众所认可的知名诚信的画廊,他们会进行多方位的推广、推介工作。倒买倒卖不是收藏,也降低了自身的品格,扰乱了一、二级市场的步骤。还以曾梵志的《面具》为例:6年前画家以7500美金卖给画廊,画廊以1.5万美金卖给藏家,6年后拍卖275万元人民币,藏家获利20余倍!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