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赏可鉴话玉蝉

可赏可鉴话玉蝉

可赏可鉴话玉蝉

时间:2006-06-30 14:31:00 来源:

市场 >可赏可鉴话玉蝉

  蝉,是楚人的称呼。《尔雅》注引《方言》云:“蝉,楚谓之,蜩,宋之间谓之……”蝉的形制最早是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中出现的。   在我国古代,蝉的发展与古人盛行神仙方术及阴阳五行学说有关,特别是汉代,求仙问道流行,人人想成仙。因人们把具有三态变化的蝉虫寓意为生命获得重生,所以当时人死后口内多含玉蝉。   玉蝉,又称“王含”。王含蝉形态通常用简洁的直线表示其抽象的形态特征,线条平直有力,如刀切而成,俗称“汉八刀”,表示用数刀便可成形。然看似寥寥数刀,却为玉蝉注入了饱满的生命力。   明清时期,人们把玉蝉作为佩饰,在其头上设有象鼻穿,工艺水平精雕细刻,更具写实特点。   明代玉蝉的纹饰线条雕工又粗又深,双翅较薄,腹部厚,翅膀不光有脉纹,还有无数的小圆点,仿佛透明一般,蝉腿有许多细小的腿毛,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   玉蝉,还有一种用途,就是缀在帽子上作为装饰,以求长生之意,所以称为冠蝉,蝉首或腹部有对孔。   玉蝉的整个制作历史是承上启下的,每个时代又都有它自己的风格和造型。只要抓住时代特征、制作技法、纹饰线条的勾划,就不难分辨玉蝉的所制年代了。(信息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王家年)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