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日”市民过大节

“文化遗产日”市民过大节

“文化遗产日”市民过大节

时间:2006-06-19 16:24:00 来源:

市场 >“文化遗产日”市民过大节

  国家文物大展、民间绝活汇演、免费参观遗产……在6月10日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普通市民成为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遗产宣传推广活动的踊跃参与者。据了解,在北京、浙江、河南等全国各省市的多数活动现场,都吸引了众多市民投身其中,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文化遗产日”。   精彩活动吸引市民   从各地安排的“文化遗产日”相关活动来看,为了能够吸引市民的广泛参与真是各出奇招,而市民的热情高涨也是大大超出了活动组织者的预料。   “花5元钱就能看到各地的国宝,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一位参观者禁不住兴奋地说。从6月5日起至7月5日,一批从国内各大博物馆调拨来的珍贵国宝集中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此次大展可谓是全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中的“重头戏”,诸如《中秋帖》、《伯远帖》、《五牛图》、《太阳神鸟》、《出师颂》、《研山铭》、《张好好诗》等大批国宝齐齐亮相。此外,还有一件国家从香港花数千万元人民币购回的“子龙鼎”,该鼎是目前所见殷商时期带铭文的最大圆鼎,此番是它首次对外展出。   哪里有民间艺术、民间绝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哪里肯定就是人气最旺的地方。首都博物馆北门外广场上锣鼓喧天就像当年的老天桥一样热闹,太平鼓、中幡、抖空竹……男女老少各展绝活,首博内的礼仪大厅里,手工艺制作和传统游戏展示让来往的人们大开眼界、流连忘返。虽然“天公不作美”赶上了一场大雨,但也浇不灭杭州民间绝活“斗台”热情,吴山广场锦旗飘扬,热闹非凡,来自浙江省各地40多个民间表演项目齐聚于此一比高低,从来没见到这种场面的杭州市民们,穿行在各个舞台之间还是应接不暇。   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一些省市则要把“遗产日”免费开放进行到底。河南省全省免费开放的文博景点达120多处。同时优惠开放龙门石窟、殷墟博物馆、关林、三门峡虢国博物馆等30余处。在河南博物院,一大早就已经有不少参观者在免费赠票窗口排队。据介绍,“遗产日”当天河南博物院共接待观众1.2万多人次。   遗产保护需长期跟进   毫无疑问,首个“文化遗产日”让各地群众享受到一次异常丰盛的文化大餐,但遗产保护远远不止这些。 据介绍,从首个“文化遗产日”开始,上海市将建立老艺人命名制度,尝试围绕老艺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得到命名的老艺人可以得到“传承人补贴”,开设培训班定期授课带弟子。此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将被编写成教材送进学校,上海市的社区学校也将引入竹刻班、顾绣班等,让更多的市民、青少年了解这些民间艺术。   “和鸣——古琴艺术进大学”古琴雅集在北京大学举行时,百年纪念讲堂座无虚席,虽然“文化遗产日”已经过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和鸣——古琴艺术进大学”活动仍将持续举办下去。   对此,遗产保护专家强调,保护文化遗产是毕生的工作,不能间断,要想让“文化遗产日”深入公众内心,变成对文化遗产的敬畏和尊重,转化为自觉的保护意识或行为。仅“遗产日”这一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降低博物馆参观门槛、政府官员问责、设立民间保护基金等更多制度、法律的及时跟进。(信息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中国商报)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