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砚与来知德

河图洛书砚与来知德

河图洛书砚与来知德

时间:2006-06-16 15:18:00 来源:

市场 >河图洛书砚与来知德

近见一河图洛书砚拓。砚一侧刻有“万历丁酉中秋来知德鉴藏”隶书铭。知为明来知德藏砚。河图洛书砚拓本右下有邵氏藏印。邵氏即邵章(1872年至1953年),浙江仁和人,字伯炯,清光绪甲辰科进士,官至奉天提学使,善书法,精鉴金石。由此可知此砚拓不伪。虽不知此砚材为何石,但图形和砚款均为精工雅好,不失为一品名砚。   来知德,字矣鲜,别号瞿唐。梁山县(今四川梁平)仁贤乡人。明代易学大师,著名的理学家。他自幼勤奋学习,被县令荐为孝童。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28岁的来知德赴省参加乡试,名列第五。他中举后,在鹿鸣宴上对御史喻时说:“鲰生始进,无毫毛裨益桑梓,而以坊金累闾里,义所不安,请辞。”御史允准,予之匾曰:“清节可风。”世人称赞他“有伯夷之清”。《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记述他“终身麻衣蔬食,誓不见有司。后远客求溪山中,覃思者数年,始悟《易》象。又数年始悟文王《序卦》、孔子《杂卦》之意。”他写成《周易集注》。此书把义理和象数相统一,在易学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在当时《周易集注》就被称为"绝学"。而后又著《省觉录》、《省事录》、《读易寐言》、《心学晦明解》、《河图洛书论》等。万历三十年(1602年)他77岁时,吏部任命他为翰林院待诏,他不以为荣,上疏坚辞,愿以举人终老山林,两年后病逝。   来知德的学说与程颐、朱熹、王守仁颇有异同。有人非之,他却不以为然,以为“理者天下之公理,人人皆能言之,不反复辨论,岂得为儒?且议者议其理也,非议其人品也”,如“前人言之,后人再不敢言之”,则孔子不能删《诗》、《书》,修《春秋》。程、朱在宋代虽为名儒,但“《大学》首章头脑工夫未免差误”;而王守仁也“不免少差”。他反对朱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之说,批评其“说得不是”,因为“有物方有理”。清嘉庆十三年所修《梁山县志》内也有不少关于他学行的记述,赞扬他为:“千载真儒,直传仲尼之绝学,虽朱程(朱熹、程颢、程颐)复生,亦必屈服。”   砚底刻有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之源头,亦是周易算数的根基。《易传·系辞》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伏羲曾见龙马负图从黄河跃出,其身刻有“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之数字。此为河图。伏羲依照河图而演绎为八卦。大禹治水时,一神龟从洛河浮出,背上数字排列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此为洛书。大禹依照洛书制定出治理天下之九章大法。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河图洛书一直是难以参透的天书。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也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古人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两幅图推演而来的,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之一。   此砚当是来知德著《河图洛书论》时写书用砚,今已不知在何方。(信息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羽中)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