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创新:“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专家发言摘要——单霁翔

寻根·创新:“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专家发言摘要——单霁翔

寻根·创新:“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专家发言摘要——单霁翔

时间:2006-06-08 10:30:00 来源:

市场 >寻根·创新:“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专家发言摘要——单霁翔

《建筑创作》2006年第5期 2006-06-08 09:20:31   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局长):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落实我国“文化遗产日”各项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同时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05周年及中国营造学社在川学术活动,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支持举办了“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这次活动在文化寻踪过程中谋求创新,为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开创了一个良好开端。   此次活动以李庄为起点,从3月29日至4月1日,各位专家和各位领导先后在四川宜宾、夹江、峨眉山、乐山、新津、梓潼、绵阳、成都等地不畏艰辛,长途跋涉,先后考察了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旋螺殿、千佛岩摩崖造像、大庙飞来殿、乐山白崖山崖墓、新津观音寺、七曲山大庙、李业阙、石牌坊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几乎每天晚上均安排了有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最后在 “中国文化遗产永久标志” 地金沙遗址圆满地结束了预定的行程。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加强了我们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加强文物保护的基础工作,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这是一次满载而归的成功的文化之旅,也是文物界和建筑界首次共同研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一次成功实践,更彰显了老、中、青三代共同保护并传承华夏文明、使我国先进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决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事业将后继有人。在这里,我要再次对罗哲文先生、谢辰生先生、楼庆西先生、马国馨院士等前辈的模范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为了搞好这次“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除了主办单位中国文物研究所、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之外,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绵阳市、乐山市、宜宾市人民政府与李庄的相关单位及父老乡亲,对这次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代表国家文物局对为这次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犹如万里长征,只是迈出的第一步,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任重道远,而且困难重重,为了实现我国由文化遗产大国到文化遗产保护强国的奋斗目标,我们尚须付出极大的努力。 在这次考察活动中,专家们对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国家文物局将认真研究,在今后的文物保护管理中汲取和落实。 特别需要向大家报告的是,国务院十分重视和关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就在3月29日,我们“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到达李庄的当天上午,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我们报请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文物行政部门报请国务院批准公布数量最多的一批,比前一批增加了一倍,几乎等于建国以来国务院公布的一至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的总和。但是我们的汇报得到了与会全体国务院领导和国务院各相关部门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1081个单位和可以并入前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06个单位,共计1187个单位,其中就包括了编号为1047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顺利通过,使我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总数达到了2352个,这对我们此次有特殊意义的学术考察活动和今后的工作无疑又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将使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得到更加精心的保护,告慰梁思成先生等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各位民族英才。   梁思成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在李庄留下的属于一个时代的中国建筑文化和精神,将永远昭示和激励我们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而努力奋斗。我们要格外珍惜这次活动所给予我们的新的信心和力量,牢记宗旨与使命,在各位专家、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和全国文物系统的同志们一起将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文为单霁翔在“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闭幕式上的讲话(节选)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