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创新:“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专家发言摘要——罗哲文
寻根·创新:“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专家发言摘要——罗哲文
寻根·创新:“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专家发言摘要——罗哲文
《建筑创作》2006年第5期 2006-06-08 09:20:11
罗哲文(著名古建筑专家):我非常高兴,作为当年梁思成先生的一名小徒弟,我更高兴,60多年后再次来到李庄,经历了营造学社在李庄时期的工作和生活,并使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让我受益终生的知识。让我重温当年梁思成先生及营造学社的各位前辈为传承优秀的建筑文化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我非常感谢建筑界和文物界组织了这次活动,特别是国家文物局将这次活动列入到“文化遗产日”活动中,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梁思成先生是我的恩师,他也是建筑遗产保护的先行者,在人们开始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年前,他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并且身体力行。梁思成先生的功绩在建筑界、文物界是有目共睹的。
在这里,我还要代表王世襄、郑孝燮二位先生说几句话。王世襄先生当年曾经在李庄工作过,郑孝燮先生也曾来过李庄,他们二位都因年龄高及身体不便这次没能来李庄,但他们托我给大家带一句话,就是要感谢李庄人民当年的培养,感谢李庄人民对建筑遗产的保护。
我作为宜宾人,要感谢李庄的父老乡亲对我、对营造学社给予的方方面的照顾、关心和培养,要感谢四川省、宜宾市各级领导的爱护。我曾写过几句话:宜宾人爱宜宾,山山水水故乡情,蜀中游子燕都客,时刻不忘宜宾人。
我时时刻刻怀念着我的家乡,我愿在有生之年,为搞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建筑遗产的保护贡献出我的微薄之力。
*此文为罗哲文在“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李庄启动仪式大会上的讲话(节选)(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