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圆满结束
“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圆满结束
“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圆满结束
《建筑创作》2006年第5期 2006-06-08 09:21:34
“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于2006年3月28日至4月1日在四川圆满举行。这是一次对建筑文化遗产的学术考察,这是一次追寻先辈足迹的寻根活动。此次活动也为今年6月10日国家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纪念活动拉开了序幕。
国务院于2005年12月下发通知,明确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05周年,也是中国营造学社停止工作60周年,为了这些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文物研究所、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了这次活动。
3月29日,在中国营造学社曾经度过6年艰苦岁月的四川李庄,举行了此次活动的启动仪式。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保明,原中国营造学社成员、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清华大学教授楼庆西,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徐荣旋,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张廷皓,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以及宜宾市委副书记梁熙扬等有关专家和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李庄镇数百名村民自发地参加了大会。
张柏、罗哲文、朱小地、梁熙扬等人在启动仪式上先后讲了话。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建筑创作》杂志社社长张宇,向李庄镇赠送了由《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的《图说李庄》一书。
罗哲文、谢辰生、马国馨、楼庆西等40余位专家学者,全程参加了学术考察活动。
此次学术考察,先后到达了位于李庄镇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及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同济大学在李庄镇旧址、东岳庙、慧光寺、旋螺殿,夹江千佛岩摩崖造像,峨眉山市大庙飞来殿,乐山白崖山崖墓,新津观音寺,梓潼七曲山大庙、李业阙、贞孝节烈总坊,成都文物殊院等文物古迹及旧址。这些地方都是60多年前梁思成先生带领中国营造学社成员曾经实测或踏勘过的地方。看到许多古迹及旧址的周边环境大都还保持着原生态状,许多专家表示十分欣慰。
活动中,许多专家触景思情,对先辈的怀念油然而生。在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前,人们在这里徘徊许久,不愿离去。当年曾在这里工作学习过的罗哲文先生,一边指点着营造学社旧址及周边环境,一边向参加活动的人们动情地描述着当年的情景。“今天我们专程来看老师了”。梁思成先生的学生楼庆西教授在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前,向人们表达着对老师的缅怀之情。梁思成先生的学生、著名建筑师黄汇在看到梁思成、林徽因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时,忍不住潸然泪下:“在清华上学时我曾听梁先生说过当年他们是如何的艰苦,如果不是看到这里的状况,我就想象不到先生们当年是多么的艰苦。”
在夹江千佛崖摩崖造像处,当看到雕刻于山壁上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佛像,针对日后的古迹保护工作,专家们提出:文物保护与当地的整体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而如果用不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反而会人为地加以损坏。
在峨眉山市大庙飞来殿,在乐山白崖山墓,在新津观音寺……每到一地,考察团人员都细致地了解古迹的历史和现状,并针对环境规划、保护方法、文物管理、传统工艺等问题,发表了很好的建议。专家们呼吁: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刻不容缓。特别是对于在保护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传统工艺、技法的继承和发扬要格外引以重视,因为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谢辰生先生认为,要从民间老艺人手中抢救传统工艺,千万不能让其永远消失。
在梓潼贞孝节烈总坊前,罗哲文先生见许多人围在眼前,不便拍照,便略施小计,当人们都走后,他又杀了一个“回马枪”,拍到了一张他认为满意的照片。他的认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考察期间,主办单位在每天晚上都举办了高水平的学术研讨活动,其中有清华大学教授楼庆西所作的关于梁思成先生学术成就及梁思成精神的演讲,由中国文物研究所信息资料室主任刘志雄对中国文物研究所所藏古建筑资料的介绍,同时还举行了有多位专家参加的有关传统建筑及文物保护的交流研讨会。专家们倡议:应将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升到更高一层来加以认识,应促成其理论化和系统化,使之更加完善。特别是对传统建筑工艺、技术乃至传统材料的继承要落到实处,以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再创辉煌。
4月1日,“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闭幕式在中国文化遗产永久标志的产生地——成都金沙遗址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四川省副省长柯尊平、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建筑设计大师徐尚志、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院长官司庆等人出席了闭幕式,并与参加考察活动的人员在6m长的横幅上签字留念。柯尊平副省长、马国馨院士在闭幕式上讲话。
单霁翔局长高度评价了此次学术考察活动。他认为,这次考察活动为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开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是一次满载而归的文化之旅,也是文物界和建筑界共同研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一次成功实践,更彰显了老、中、青三代人共同保护并传承华夏文明,使我国悠久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决心。
“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结束了,但其意义和影响将留在人们心中,人们不仅看到了历史古迹和文化旧址,更可从中感受到先辈的风范与精神。相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希望它一方面伴随着“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开展,把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及把建筑文化的传承做得更扎实,另一方面,在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永恒时,更要思考梁思成建筑精神对当前中国建筑设计创作理念及趋势的作用,或许这才是“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的完整意义。
感谢中建西南院张宽书记、官庆院长、易黎明副院长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