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手工铸币

民国初年的手工铸币

民国初年的手工铸币

时间:2006-06-08 11:30:00 来源:

市场 >民国初年的手工铸币

  笔者收藏有一枚福建通宝背双旗一文白铜币,该币呈圆形圆孔状,直径20毫米,穿径5.5毫米,厚1.2毫米,重2.95克。面文“福建通宝”4字,仿宋体略带楷意,背面圆穿上下署“一文”二字,穿左为铁血十八星旗图,穿右为六条横纹五色共和旗图案,旗杆上饰有燕尾状旗饰。初见该钱,通体包裹着灰黑色土锈,稍加擦拭,即显露出银白色光泽,笔者判断其应为白铜材质。   福建通宝钱铸造于辛亥革命时期的福建,是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见证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之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纷纷响应。福建革命党人也于同年11月9日在福州举事,经过一天激战,革命军光复福州城,11月13日成立中华民国福建都督府,由新军第10镇统制孙道仁任都督。福建军政府成立后,积极推行新政,同时为“维持金融稳定”,闽军政府决定不发行纸币,设立印铸局,铸造钱币投放市面流通。当时铸造发行了福建通宝圆孔圆形铜钱,这是福建历史上最后一种手工铸造的有孔铜钱,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省铸造发行的货币中仅有的两种有孔铜钱之一(另一种为云南省铸造的民国通宝圆形方孔钱)。   福建通宝圆形圆孔状,有一文、二文两种面值。钱文福建通宝4字对读,仿宋体。背面穿孔上下为面值一文或二文字样,穿左为铁血十八星旗图,穿右为横条纹五色共和旗。它们是在辛亥革命时期广泛使用的两面旗帜,带有强烈的革命色彩。福建通宝背双旗一文币,直径19毫米左右,圆孔径5.5毫米,重2.45克。一文币铸造量不多,较为少见,若为全品相者,更为稀罕。福建通宝背双旗二文币,直径24毫米左右,圆孔径6毫米,重约4.5克。二文币根据钱背穿右五色共和旗上横条纹数目多寡不同,可分为粗纹五条旗和细纹六条旗两种版别。其中粗纹五条旗版二文币铸量较多,迄今仍较为常见;细纹六条旗版为早期所铸,铸时短、铸量少,存世不多。福建通宝钱多为黄铜铸造,偶见红铜质。尚见有铅质钱,恐属私铸币。该白铜质福建通宝一文钱未见图谱载录,铸工精致、文字清晰。   福建通宝系翻砂铸造。清末福建宝福铸钱局的铸币技术已相当先进,曾经采用西式机器铸造出光绪通宝、宣统通宝机制铜钱及各式铜元。采用机器铸币精美划一,且本少利多,产量甚巨。然而民国初年的福建通宝钱为何仍使用早已淘汰的手工铸钱工艺,着实令人费解。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时间仓促,来不及开模机铸的缘故。手工铸钱费工费时,产量又低,无利可图。不久,福建军政府也开始大铸机制铜元,福建通宝钱遂被逐出货币流通领域和历史舞台。(信息来源:中国商报 叶真铭)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