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黄苗子先生
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黄苗子先生
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黄苗子先生
时间:2006-06-07 09:35:00 来源:
市场
>访著名书画艺术家黄苗子先生
 |
一个细雨蒙蒙的早上,踏着湿漉漉的土地,我去拜访黄苗子老人。93岁的黄苗子先生,他的人生路跨越了将近一个世纪,他的思想与当代艺术家究竟有什么不同?他是在写诗?还是在作画?老人现在的身体、精神如何?一系列的问题与思索伴我一路前行。
轻轻地叩开黄苗子老人的家门,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热情率直的谈话,中断了我的所有思索,把我带进了一个谈古论今的艺术世界。
黄苗子1913年生于广东中山市,小时候在香港就读,受家庭影响,喜爱诗画文艺,8岁学习书法,12岁从明师邓尔雅先生学书。其后在上海从事美术漫画活动,并任上海大众出版社编辑。1938年以后,在广东、重庆、上海等地从事艺术活动,1950年以后定居北京。
他的著作有《美术欣赏》、《吴道子事辑》、《八大山人传》及《年表》、《画坛师友录》、《艺林一枝》、《黄苗子与郁风》夫妇画集、《黄苗子书法选》、《中国书法精品——黄苗子》等,目前即将出版的还有《苗老汉聊天》10集等。黄苗子的书画,曾在日本东京、大阪,韩国首尔、全州,中国台北、香港,德国科隆以及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等地展出,其作品被伦敦大英博物馆、德国科隆东方美术博物馆等收藏。
陪在一边的黄老的夫人郁风是著名文学家郁达夫的女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郁老师气质儒雅,落落大方,古人云:“仪态由来画不成”,在她的身上散发着一种浓郁的无以言状的艺术芳香。
“笔墨与时代问题”打开了我与黄老谈话的话题,老人深有感触地谈到:“我们是现代人。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文化;可是这些生活习惯文化,和老祖宗又有一连串剪不断、理还乱的血肉关系。这种关系,从坏的方面来说,千年封建(或专制)传统,还在神州大地若隐若现阴魂簧ⅲ献盼颐枪颐褡宕蟛角敖暮笸龋淮雍玫姆矫嫠担盖甑奈幕郏拿褡逄峁┝诵矶嗫晒┤死嗌缁嵩擞谩⒉慰肌⑺妓鳌⑼平娜宋暮涂萍嫉谋蠊毕住U飧鑫侍馐鞘指丛拥模錾缁崾钦庋幕帐跷侍庖彩钦庋?
我们今天处在电子时代。电子时代,也有大量爱好文化艺术的中外人士喜欢中国画,喜欢诗、书、画结合的古代和近现代国画作品。同时我还想,电子时代,画家要创新,要和时代同步,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之路。事物只能向前走,不能向后,你可以坐在汽车上看《清明上河图》,不能在《清明上河图》上画汽车,这是时代的走向。‘适者生存’,是符合当前文化发展规律的。”
在谈到书画艺术的创作时黄老讲:“毕加索吸收消化欧洲的艺术形成自己风格,齐白石是从明、清时代的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这些前人和同辈水墨画中,吸收消化形成自己风格的。早期的毕加索,有很好的写实画基本功。张大千、黄宾虹、徐悲鸿这些前辈大家,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深厚基础,这就为他们后来创新、表现出自己风格奠定了基础。我们今天谈创新,也只有从学习前人和外国人丰富成就的基础上迈出一步,逐渐地、得心应手地掌握属于自己的技法,完成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美的创作,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辈成功的画家走这条道路,我们也要走这条道路。人们常说:‘温故知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人人知道的老生常谈,也是艺术创新的必然规律。”
老人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没有半点倦意,通古达今、思想敏锐、逻辑清晰。我敬慕地望着这位高龄的老艺术家。谈话接近结束时,他引用了毕加索的一句名言:“我的每一幅画都带着我的血”。听到这儿,我的心为之一颤,艺术是灵魂与心血的结晶,美永远是人类的追求。(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马振英)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