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派—中国新国画的创始者
岭南画派—中国新国画的创始者
岭南画派—中国新国画的创始者
时间:2006-06-02 15:40:00 来源:
市场
>岭南画派—中国新国画的创始者
 |
二、 笔墨当随时代舞
在上世纪雄踞中国画坛的“岭南四杰”—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秉承“二高一陈”的绘画精神,不是死守门庭,而是大胆兼容并蓄,其画风有别于老师并超越了老师,相互间持有独立自存的风格,各领风骚,把岭南画派关注现实、强调生活的艺术特点及艺术成就推到了新的高度。
关山月(1912—2000年),原名关泽霈,广东阳江人,岭南画派第二代杰出画家,著名的美术教育家,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写梅著称,世称“关梅”。他与傅抱石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画作《江山如此多娇》,成为中国现代画的经典之作。关山月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颇大,是近代杰出的艺术家。
“法度随时变,江山教我图。”在创作思想上,关山月认为艺术家必须关注所处的时代、社会、民生,作品应准确真实地表现生活,描绘当代题材,为大众服务,担负起教育民众,提高民众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这与高剑父倡导绘画的宗旨应反映“时代精神”如出一辙。在创作手法上,他反复强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承袭了高剑父“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艺术表现手法。关山月注重写生,用传统的笔墨表现祖国的大好山河,不断求新求变,在学习借鉴高剑父绘画风格,特别是中国画传统笔墨的基础上,从不墨守陈规。他“师古而不泥古”,没有死承师轨,无论在审美意识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超越了高剑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岭南画派的继承和发展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山月的父亲酷爱种梅、咏梅、画梅,受其父熏陶,耳濡目染,他对梅花情有独钟。他笔下的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千姿百态,花枝茂盛,如火如荼。有繁花似锦的红梅,有傲雪高雅的雪梅,有朦胧柔和的月梅,有盘根错节的老梅,还有神奇各异的朱砂梅、情梅、雨梅……古人画梅,以梅花冰清玉洁、冷傲孤雪来显示自己远离世俗的人格。关山月热爱生活,胸怀祖国,以天下为己任,他笔下的梅花,诗书画结合,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意境开阔。以恣肆急速的笔法,奔腾向前的态势,释放内心的激荡豪情,表达无所畏惧的喜悦之情。
关山月的山水画场面恢宏,波澜壮阔,大气磅礴,苍劲老辣。他以全景式的构图,把人物与场景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史诗般的时空效果,显示出其大胆探索,勇于表现重大题材及壮观场面的能力。作品充满了蓬勃向上、欢欣鼓舞的动人场面,与高剑父的苍凉、悲愤形成明显的反差。他的画风细腻,设色浓艳,意境开阔,用笔用墨讲求造型效果,真实性极强。他撷山川之美,以奇险的构图,苍劲老辣的笔墨与准确快速的线条相关融,在师法造化、反映现实生活等方面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
他的画既像一幅速写,又像一幅未完成的作品,以快速的运笔,把所看到的景象描绘下来,而不加以任何修饰,更没有固定的画法,对景物以疾笔作直接描写。他善于细笔作画,主张用毛笔写生,认为这样可以探索中国画的笔墨,使写生与练笔、速写、创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中国画创作的原创性与水墨的运筹在感受客体之初就浑然一体。他的写生线条流畅,刚柔相济,删繁就简,概括准确,颇具特色。
关山月的作品在海内外早已成为收藏的热点。 2005年是关山月作品行情“上涨年”,《雪梅图》、《轻舟已过万重山》分别以214.5万元、198万元成交。即使如此,目前其作品每平尺最高价仅为6.74万元,价格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同时也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入市机遇。
黎雄才(1910—2001年),广东肇庆市人。其父黎廷俊擅长绘画,黎雄才自幼受到艺术熏陶。中学读书时,他跟随居廉的入室弟子陈鉴学习绘画,曾接受居派的绘画训练。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画学上与高剑父有着共同的渊源。由于黎雄才在艺术上的早慧,高剑父不仅在“春睡画院”培育教导他,并于1932年资助其到日本留学,受到系统的绘画教育,因此在山水画方面,已超脱了高剑父的画风。在日本汲取的“朦胧体”风格,使他成功地揉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与日本绘画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使岭南画派“折衷中西”的宗旨达到极致,是岭南画派杰出的继承人。
黎雄才在山水画的创作上,注重写生,大量运用毛笔勾勒,练就了驾驭笔墨的能力与自信,对笔墨的运用已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他着意用笔墨书写来表达所见的景物,尤以焦墨、渴笔写生独具一格,既有笔墨,又有渲染,同时又能表现景色的远近及空气层。山水画意态高华,超凡脱俗,旷远清秀,显现出一种烟雨迷蒙的空间意趣,因而弥漫着氤氲的气象。山水画上的高深造诣,成就了他的“黎家山水”,形成了雄浑清新,具有时代气息的绘画风格。
黎雄才除以“黎家山水”驰名外,他的花鸟虫草精品同样令人称奇,始终把花鸟画作为山水画的基本功对待。花鸟虫草虽然是景物的小小点缀,但他笔下的花鸟虫草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充满生活气息,成为画龙点睛之笔。画面吸收了西洋水彩画的技法,采用墨和赭色,以大面积的渲染营造出湿润朦胧的效果,具有浓烈的“挥写”之趣。
他十分钟情以松树描绘山水的性格,在他的山水画中,几乎都是以松树为主角的。山水画中原本属于基本构件的松树,有时被独立出来,成为以松树为主体的作品。各种品种不同、形态各异的松树,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被描绘得十分精细。他将青绿设色与渴笔、焦墨融为一体,用墨重于色,作品老辣劲健。画松成为他的主要成就之一,也是最爱表现的题材,反映了他对松树君子品格的敬仰。鉴于此,人们给他起了个雅号“黎松才”。
关山月喜欢以怒放的梅花表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山水画大气磅礴,气象万千;黎雄才则钟情以松树描绘山水的性格,婉约秀丽,意趣动人。虽然师出同门,画风却各具特色,另有千秋。
赵少昂(1905-1993年),本名垣,字叔仪,广东番禺人。他少年时生活相当孤苦,9岁丧父,全靠母亲当女佣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坚强刻苦的品格。16岁师从高奇峰学习绘画,上世纪30年代曾游历大江南北进行写生,并在广州设立“岭南艺苑”授徒传艺,后来移居香港。绘画题材广泛,尤精花鸟鱼虫,善于借鉴东洋画艺,精于用水、用粉,画风刚健泼辣,既承袭了岭南画派的优良传统,又吸取外来的艺术养分,善于洞察自然奇趣,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花鸟虫草的画法秉承了高奇峰的刚健有力、浓烈清新、简括而又逼真的风格,与“二居”的文弱细腻形成明显的反差。他以高超的志趣,把花、 鸟、 虫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煞费心思地去结构全局,布白空灵,将花鸟虫草鱼用笔一点一画地描绘出来:轻盈透明的蝉翼虫翅,坚硬有力的雀鸟嘴爪,以至灵动精细的虫鸟的腿脚和触须,都被描绘得细腻生动。色彩丰富明快,虫鸟形神兼备,无不体现出“以形写神”的高度概括,显现出他对物象的仔细观察及对大自然生命的准确把握。
赵少昂是位“纯粹”的艺术家,淡泊名利,不入仕途,专于画艺。作于1968年的《停舟惊鸥图》,著色洒脱工致,落笔讲究点划;蘸墨分量、墨色浓淡、沾水多少恰到好处;没骨画法行笔徐疾、轻重,刚柔相济,整幅画面格调高雅,立意独特,情趣动人,温婉秀丽,充分显现出作者挥书运笔的表现力和笔墨奇特、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
杨善深(1913-2004年),字柳斋,广东台山县人。1930年移居香港,21岁时结识高剑父,并展开悠久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在高剑父的鼓励下赴日本京都堂本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深受高剑父革新中国画理念及艺术创作的影响。1945年与高剑父、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组成“今社画会”,成为“新国画”群体中的一员。
在绘画上,他是一位多面手,擅长人物、花鸟、山水、走兽,兼能书法,在岭南画派中最为全面。作品构思新颖,笔墨劲健,赋色明媚;中西兼取,巧拙互用,雄放而不失秀雅;在继承岭南画派传统的基础上,摒弃甜媚,独辟蹊径,将传统山水画中的皴法进一步发挥。以泼墨定大局,依势加上皴擦,再将环境的气氛加以烘托,颇具笔墨情趣。
杨善深的花鸟画法分较工及写意两种。较工的一种多以描绘的方法将画面轮廓画好,再赋以色彩的渲染;写意的一种则以苍劲雄放的笔触,使墨彩与颜色相互配合,一气呵成。无论是引吭高歌的雄鸡、抑或是沉静独立的白鹭,画面均细腻多样,主体突出,妍雅谐和,蕴藉自然。
由于采用了西方水彩画注重明暗及用色的技法,以国画传统为依据,使得杨善深的花鸟画文人气息较浓,和常见的岭南派稍有差异,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岭南四杰共写春秋。关山月擅画山水、花鸟,尤以画梅著名;黎雄才以松树描写山水的性格,长于画松;赵少昂的花鸟形神兼备;杨善深山水、花鸟、走兽皆能画。上世纪80年代初,身居两地的关、黎、赵、杨在传递、辗转交换中完成百余幅作品,天衣无缝,不留任何痕迹,每幅作品都凝聚着四位大家的共同智慧,体现他们和谐默契及艺术上的交相辉映。
《晓峰送爽图》是四位大师创作于1986年的作品。整幅画面的立意布局先由一人操笔落墨,其他三位或增画挺拨的劲松,或补绘峻峭的山岭,或渲染空灵的云水和游弋的轻舟,既不悖于首位落墨者的本意,又要随势生机,时出新意,最后由一人总体收煞,使全图臻于妙境。从作品的局部来看,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就整体而言,又体现了统一而完整的意境,真可谓是天衣无缝、一气呵成的珠联璧合之作。(未完待续)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