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现200多年前水书古墓
贵州发现200多年前水书古墓
贵州发现200多年前水书古墓
贵州水书研究专家近日在水族聚居地三都水族自治县,发现一距今200多年前的水书古墓,对研究水族历史文化有较大价值。
据新华社贵阳5月27日电,水书专家、贵州民族学院研究员潘朝霖等专家近日在三都坝街乡羊瓮村水族寨子脚下的树林中,发现一座奇特的石棺墓,并推断墓主立碑之年,最早距今271年,最晚距今211年。墓碑残存水族文字及汉字,对研究水族历史文化有较大价值。
墓碑镌刻的汉字,正中有“清故父水阿刘公之墓”。“水”字是反犬旁“”加“水”字。
潘朝霖介绍说,此墓分上下两层,由17块大青石组合而成,属于石棺墓类型。与目前所发现的水书古墓相比,羊瓮石棺墓有个性差异:坟墓形状略呈圆形,上层的石板向内收缩,尺寸比下层小一些。
墓门石碑呈“凸”字形,在左右双肩各平伸一块石板。石板之上扣嵌硕大牛角造型,牛角上雕刻著游龙浅浮雕图案。靠墓门一侧的牛角根部对称地雕刻著裙装的古代水族妇女高浮雕。紧挨的下层左右分别雕刻有2个高浮雕人物。从正面观看,两只牛角与6个人物高浮雕对称分列于墓门两侧,蔚为壮观。
潘朝霖分析说,上层的两尊女性高浮雕当是墓主妻妾,下层的4尊高浮雕当是墓主后裔。高浮雕人物造型在水族墓葬中出现不少,但一座墓葬有6个高浮雕人物属首次发现。这些高浮雕人物造型,与中原一带的墓葬翁仲有明显的差别。
潘朝霖说,诸多特征表明,墓主肯定是水族,并且身份显赫,才会出现这种大型的墓葬形式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