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一掷千金”背后的隐忧
艺术市场:“一掷千金”背后的隐忧
艺术市场:“一掷千金”背后的隐忧
原题:红火的收藏背后有隐忧
我国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向艺术品收藏时代挺进。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投资者7000万人,年交易额近200亿元。而且,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
媒体鉴宝、藏家憋宝、买家寻宝……目前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出现了“全民参与”的景象。这究竟是一种理性选择,还是各种“炒作”下的“虚火上升”?
收藏,“火”遍大江南北
在2005年的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再创新高”这个词已屡见不鲜。各拍卖公司的成交额和成交率达到历史最高点;成交价格比估价高数倍甚至数十倍的现象频频出现。
2005年春拍,国内艺术品拍卖巨头们的成交额都相当可观:中国嘉德超过6亿元;北京翰海5.18亿元;北京荣宝3.6亿多元;上海朵云轩2.26亿元。据业内人士统计,北京、上海、香港以及天津、南京、杭州、广州七地24家主要拍卖行,共推出中国书画作品19062件,总成交额为32.98亿元。虽然推出的书画作品少于2004年的秋拍,但总成交额却高出后者50%以上。
2006年春天,艺术品拍卖的热闹时节又到来了。近日,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香港等地的多家拍卖公司都在举行春季大拍,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
火热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引来了众多加盟者。2005年7月,有“天下第一名社”美誉的西泠印社也高调介入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举行了被誉为“江南第一槌”的首拍,并一举创下了约1.96亿元的总成交额。主持本次拍卖的首席拍卖师刘新惠说,这创下了拍卖公司首场拍卖成交额的“全球之最”。而在西泠印社于同年12月18日结束的秋拍会上,场面更是火暴:现场660个座位座无虚席,许多买家“席地竞买”,旺盛的人气使世贸中心会议厅在冬季竟也要开启冷风空调。拍卖成交金额达2.56亿元,再次创下我国长江以南艺术品拍卖的最好成绩。
在火热的中国拍卖市场中,油画更如异军突起,风头甚至盖过了国画。在第八届西湖艺术博览会上,拍卖当天成交额最高的国画作品是傅抱石的《人物》,110万元。而旅法画家王衍成的油画作品《灵山》,价格却超过了书画专场中同场“竞技”的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等大师的国画作品,成交额为198万元,成为三场拍卖会上的“标王”。
“一掷千金”背后的隐忧
“乱世买黄金,盛世搞收藏”,活跃的民间资本对艺术品市场倾注了高度的热情。据介绍,2003年以后,艺术品市场的买方群体不断扩大,几乎是10年前的3倍。艺术品收藏已成为一些企业和个人投资的新渠道。在经济发展相对快速的长三角地区,艺术品收藏更是火暴。
据业内人士分析,艺术品投资的高回报率是艺术品市场出现“全民参与”的重要原因。南京天地集团曾以6930万元的价格购买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页》,藏入集团主办的博物馆,创下了中国画的最高拍卖纪录。集团负责人向媒体坦言,艺术品投资的国内市场刚刚启动,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市场潜力不可估量,现在进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面对一波接一波的高成交额和拍卖纪录,业内人士指出,拍卖市场一片火暴背后却存在着三大隐忧。一是作假现象屡有发生,制假、售假、拍假纠纷逐年上升。其中,尤其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一些拍卖公司的不法行为。这些拍卖公司与送拍者勾结在一起,联手做局,欺骗藏家,导致赝品在市场上流通,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市场信誉。专家指出,如果不解决作假问题,艺术品市场就不可能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现有的繁荣最终也可能会成为一堆泡沫。二是拍卖市场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洗钱的渠道。在沆瀣一气的前提下,有些不法分子将原本不值钱的东西送拍,然后再委托他人将其以极高的价格“买入”,从而达到将手中脏钱洗净的目的。而拍卖公司从中赚取的手续费是拍卖成交价的10%。这是艺术品市场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三是藏家的整体水平不高。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还要取决于参与者对市场的了解和对作品的认知水平。但目前在艺术品收藏热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买者鉴赏能力的先天不足。书画爱好者潘伟民告诉记者:“艺术品拍卖的现状是买的人不懂,懂的人没钱。”
而经验不足、鉴赏能力不高的投资者的大量进入,也让投机者找到了造假缺口,促进了赝品的流行。据了解,不少收藏者都购买过赝品,有人形象地用“交学费”来形容这一现象:“交学费考上中学,交多一点考上大学,再交多一点你就是博士生。总之,想不交学费是不可能的!”为了尽可能降低拍卖市场的不确定性,减少“投机分子”的介入,注重打造一支高品位的收藏队伍是根本之道。
健康市场待培育
不少业内人士建议,针对艺术品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为百姓进入这一市场提供保障,同时也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应该借鉴一些艺术品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的经验,不断修改和完善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市场加以规范,为艺术品交易营造一个良性的发展氛围。其中,尤其应该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拍卖公司的行为进行规范,画下红线,使作假、洗钱等不法行为无机可乘。
其次,尽快普及艺术教育,提升大众审美素质,为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长远来看,藏家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目前,许多有识之士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积极行动,致力于培养、提高藏家素质。比如,有些媒体和民间机构已经开始为藏家提供免费讲座及请专家免费鉴宝等。
第三,建立金字塔式的藏家队伍。现在,一些拍卖会全是百万元以上的东西,结果导致藏家范围很小。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对于整个拍卖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为此,专家建议,拍卖公司在征集拍品时应该注意“错落有致”,使一场拍卖会既有价格高昂的艺术品,也有一二十万元就能收藏的艺术品,形成梯级结构,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也会对收藏者的培育起到铺垫作用。
嘉德拍卖公司中国书画部经理胡妍妍认为:“虽然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还存在种种问题,近两三年随着关注艺术品收藏的人越来越多,艺术品价格迅速攀升,也让很多人产生了担心,但通过对市场的整体分析,我们确信,目前的艺术品市场还是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相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完善,藏家鉴赏素养的不断提高,艺术品市场将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