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藏品与现代藏品齐头并进
传统藏品与现代藏品齐头并进
传统藏品与现代藏品齐头并进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沈阳地区收藏业蓬勃发展,收藏队伍不断壮大。那么,收藏者在收藏品市场“淘”什么?眼下收藏品市场有哪些新特点?东北藏品都有哪些?记者先后走访了沈阳市三大古玩市场,采访了多位收藏家以及收藏品经销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
调查一:手稿、鼠标进入当代收藏者视野
记者在沈阳市三大古玩市场中进行调查发现,从收藏类别来看,传统收藏品有瓷器、玉器、青铜器、绣品、书画、古籍善本、古典家具以及竹、木、牙、角雕等几大类。但目前收藏品市场已不再是传统藏品一枝独秀,现代收藏品越来越受收藏者青睐。现代收藏品的种类可谓丰富多彩,烟标、钱币、照相机、紫砂壶都已进入收藏者视野,鼠标、手提袋、旅游景点门票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也备受当代收藏者青睐。在信息化时代,以前从未被关注的手稿进入当代收藏者视野。在网络极其发达的今天,无纸化办公越来越普及,亲朋好友之间的书信往来则越来越少,于是手稿显得弥足珍贵,无论是毛笔书写的手稿,还是钢笔书写的手稿,都已受到当代收藏者的关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藏品数量、从事收藏的人数以及古玩市场的规模来看,沈阳是当之无愧的东北收藏中心。据介绍,沈阳的收藏者和经营者约有10万人。沈阳市去年还成立了专门为收藏爱好者、经营者提供各类服务的民间社团组织———沈阳市收藏家协会。该协会成立了文物鉴定咨询中心,从事鉴定工作的都是副研究员以上的文物鉴赏专家;该协会还成立了会员藏品交流中心,促进收藏者之间的广泛交流。 沈阳市收藏家协会每年还举办3至4期的培训班,由专家讲授文物鉴赏知识,以提高广大收藏者的鉴赏水平。沈阳市收藏家协会的成立,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促进民间收藏品的广泛交流,提高对中华文化遗存的鉴赏水平,促进收藏事业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据了解,沈阳收藏家协会在收藏品的挖掘、整理、鉴赏、收藏、展示、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调查二:书画收藏并非一枝独秀
记者从辽宁美术馆了解到,从在国内外收藏界的影响来看,目前,我省国画家宋雨桂、冯大中的画作收藏价值较高。宋雨桂、冯大中合作的《长江明珠图》长卷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宋雨桂、冯大中合作的《留得墨荷听雨声》、《醒》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冯大中创作的《初雪》、《惊梦》等作品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宋雨桂创作的21幅作品均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堪称中国水墨画家藏画之最。宋雨桂的作品大胆引入西洋画的技巧,把光影造型、焦点透视、模拟写实巧妙地蕴藏在谋篇布局中,但其画作又不失中国水墨画诗化、写意的含蓄之美与灵动之美。冯大中的画风则自成一派,他的作品还被誉为“天下第一虎”。冯大中画虎突破了程式化的俗套,赋予虎以人文之神韵。而冯大中的山水画境亦雄浑野逸、苍润博大。
记者在采访民间书画收藏者时,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他们收藏的书画作品不拘一格,有的收藏者是根据书画作品的增值潜力进行收藏,有的则是完全凭个人喜好进行收藏。收藏者杨先生对记者说,他主要收藏以画牛著称的工笔画家常树森的画作,因为他比较喜爱细腻精致的工笔画作品,而常树森笔下颇受青睐的“牛”正是自己的生肖。收藏者王小姐则对著名韩派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创作的系列《梅花图》情有独钟,韩派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晚年曾师从多位名师研习国画,王小姐是韩少云的戏迷,对韩少云的画作也很偏爱。王小姐还向记者展示了她收藏的系列《梅花图》作品,凌霜傲雪的红梅以及清风晓月中的白梅跃然纸上。
调查三:满族刺绣成东北特色藏品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努力寻找着具有东北特色藏品的踪迹。经调查发现,辽西化石、阜新玛瑙、岫岩玉器、抚顺煤精已成为当代收藏者的囊中之物。记者在采访专家时了解到,东北特色的藏品主要以辽代、元代、清代的瓷器、玉器为主,同时还有锡伯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织绣品,但藏品数量不是很多。在少数民族的织绣品中,满族刺绣品最受收藏者喜爱。满族民间刺绣大约形成于明朝初年,流传区域是辽宁、吉林满族聚居地区。满族民间刺绣品,具有强烈的民族及地域特色,造型夸张、粗犷、拙朴;在色彩上凝重艳丽,冷暖对比强烈;构图饱满、对称,具有鲜明的北方民族特色。在刺绣技法上,多采用平绣、补绣、纳纱绣。纳纱绣就是在方孔纱布上用彩色针线绣制花纹。同时,除了观赏性,满族刺绣品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据沈阳藏界行家介绍,从全国乃至国际收藏界角度看,传统民间织绣品备受青睐,因为这些藏品蕴含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以及民族特色。专家认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间刺绣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